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石头968 于 2014-12-23 09:49 编辑
最近一段时间,“愚公”老师百忙中整理了《新版 GMP各章节中需重点注意的问题》共43章,凝聚了愚公老师对2010版GMP的深刻理解和在长期GMP实践中的个人思考,尽管某些个人观点也引起了蒲友们的热烈讨论甚至争论,但这并不影响系列文章存在的价值和对蒲友们的指导意义,讨论乃至争论,都将有助于蒲友们进一步理解GMP条款,提高GMP实施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当然,愚公老师的观点并不可能会 100%的正确,更多的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这也正是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的价值所在! 新版GMP各章节中需重点注意的问题(四十三)—愚公想改行整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近日,远在海外、心系论坛的领松老师发表了一篇《实施GMP,落实每一条款,还有重点可言?》 “我们在实施 10版GMP的过程中,何故非要搞出什么“重点”之说?我认为这样不利于对于条款的落实。原文的 309条,再加上各个附录的每一条,都应该吃透,理解到位加以落实,一条都不能少,没有捷径可走。这才是对GMP的认真负责,同时也是对你企业的负责,才不至于亵渎GMP。因此,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一贯主张结合本企业实际,逐条深入理解到位,逐条贯彻实施GMP。药企如此,检查员更应如此!不可偏颇……” 我非常同意领松老师“原文的309条,再加上各个附录的每一条,都应该吃透,理解到位加以落实,一条都不能少……结合本企业实际,逐条深入理解到位,逐条贯彻实施GMP……”的观点,这是GMP实施的基础,也是GMP实施的必经之路。 我们大家都一直在说,GMP是对制药企业“最最最”基本的要求,是制药企业合法存在的门槛。但是,我们也一直在说,“真正”严格、持续符合GMP要求的企业少之又少、凤毛麟角,GMP认证过后,大部分企业会放松管理、变通执行,真正能够持续保持验证状态,大家都认为很难、非常难、几乎不可能,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大家“都”认为GMP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检查过后就束之高阁了,那么GMP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一部法规或者规范,大部分企业不能真正有效的执行,那么这一定不是企业本身的问题,一定是GMP法规出了问题,或者说GMP监管出了问题,或者说GMP实施的大环境出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主流是好的,只是真正执行“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养成习惯,拔苗助长,也可能一片枯萎,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学着跳高,那么你只能慢慢饿死,只有长颈鹿才会活下去! “是否”严格执行GMP,“能否”严格执行GMP,这无关道德和良心,也不是道德和良心可以解决的问题!实施GMP,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通过GMP认证,但是,又有哪一家企业不是为了通过GMP认证。 如果仅仅是为了通过GMP认证,那么这事情就好办了,原文的309条,再加上各个附录的每一条,认真阅读、仔细领会、逐条落实,OK,通过认证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真正“领会”了GMP那么几个条款,更别说“吃透”了。 一部《易经》,寥寥5000字,全世界都在研究,又有谁吃透了?“半部论语治天下”,又有哪个统治者不懂,但是为什么会有天下兴亡,所以,理解吃透是必要的,关键还要能够执行,能够每一条每一款每一句落到实处,这又是何其难也! 当然,逐条理解吃透,这肯定是执行的前提,我们更多的还要考虑如何选择方式方法,如何有效的执行。达到某个目的地的道路千条万条,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方式方法千种万种,哪一种是最好的,哪一种是最低的要求,哪一种是 最合适的,哪一种是最有效的方法,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也就不同,有可能花费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收效甚微,也有可能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事半功倍!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仅仅是吃透了GMP条款和所有的附录内容,即使把指南倒背如流,不也是很多人说做起来“指南指南越指越难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归咎于他们对条款、附录、指南还远远没有吃透,他们也不可能会吃透,因为这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管理知识、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需要背后的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支撑,需要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相互协作。 所以,ICH Q10《制药质量系统》才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的来源包括以前的知识(公共或内部记载)、药品开发研究、技术转移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工艺验证、生产经验、创新、持续改进和变更管理过程,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包括人、机、料、法、测、环的方方面面的精细化管理,每一方面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独立学科,又岂是309条可以囊括的。 GMP管理,实际上是对庞大的知识体系的管理,GMP管理的精髓,可以说完全在GMP之外,就像我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一样,或者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GMP实施来说,仅仅逐条吃透309条和所有的附录甚至所有的GMP指南,也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对于“人、机、料、法、测、环”的每一门独立学科,都要系统性、科学性的去学习、去掌握、去应用。 当然,ICH Q10《制药质量系统》中还有一段话,“质量风险管理对于一个有效的制药质量体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为识别、科学地评估与控制潜在质量风险提供积极主动的方法,能促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工艺性能与产品质量持续改进。ICH Q9中提供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工具示例,可应用于制药质量的各个方面”。 回头我们再说风险,“风险被定义为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严重性的结合。”说到严重性,那么风险肯定有“大、小”有“高、中、低”,对于药品质量而言,所有的质量风险不可能一样的严重性,那么所有的问题,肯定都有了“重要”和“不重要”,有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质量风险管理是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基本依据的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说白了,质量风险管理也是对知识的管理。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无影响。 关键部件、非关键部件。 纠正性维修、预知性维修、预防性维护。 计量器具的A、B、C级。 重大缺陷、主要缺陷、一般缺陷。 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关键洁净区域、关键设备、关键取样点、关键物料、关键供应商、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关键文件…… 重大变更、重大偏差、重大质量事故、重大缺陷…… 主要…… 基于定期的、主动的风险管理和科学的评估,一般都会遵循巴莱多定律(二八定律)。 “任何事情都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所以抓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重点并不是忽略非重点”,非重点,也不是说没人管,只是人、财、物力分配上,要有所区别,对于重点问题需要大家“特别”关注,而且要花大力气、不惜一切代价做得更好,而并不是说对于微小问题可以不去关注,抓住重点就可以放弃其余。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企业中的所有工作都是关键都是重点,但是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关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重点,不同之处在于,本部门、某个人的关键,对别的部门、别的人来说,就是非关键。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愚公老师的“重点论”与领松老师“逐条吃透说”并不矛盾,一个是让我们学会抓住“重点”,但同时切切不可忘记“非重点”,一个是告诉我们法规需要认真遵守、逐条落实,不能投机取巧、偷工减料! 抓重点,不妨碍我们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也不妨碍我们关注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