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96029
帖子
主题
积分4849
注册时间2015-5-7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9 15: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cyh69
尊敬的谢老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yaoshenghua,对于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很感兴趣.
请问:1.我们如果要做片剂的体外溶出等效性的话,该分析方法是需要进行分析方法验证的,问题是如果现在我使用UV做为检测手段,那么样品溶液的吸光值一般在0.3-0.7所得的结果是比较正确的(分析化学书上一般这么说的).
但是假如在第5分钟取出的样品可能吸收值只能达到0.010左右,那么我们做方法验证的时候,"线性"这一部分,设计的范围是否一定要包括这个0.010左右的点?
我就是担心从0.010-0.7之间选了5个点做线性,得到结果后做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达不到0.995(内部标准)怎么办?
2.在方法验证的"专属性"这一块,用UV做检测手段,怎么样设计比较好一点,我有两个方案:A.使用安慰片代替含药片处理后,在指定波长下测吸收度,它的吸光度小于一个值就认为辅料对测定没有干扰,那这个值一般小于多少比较合适?B.使用对照品加安慰片制备供试品溶液,同时只用对照品制备供试品溶液,比较它们在指定波长下测吸收度,RSD%值小于一个值,那么要制备几份样品,RSD%值小于多少,才能证明辅料对测定没有干扰?
或者还有其他比较合适的办法来做"专属性"?
3.我们有个高血压的片剂,之前一直是做进口分包装的,现在准备在国内自己生产,有GMP证书,那么在BE这一块,在我们做完3批样品的PQ后,是否可做体外溶出等效性来代替临床的BE试验,还是一定要做临床BE试验?
非常感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的指导!
yao:您好!我也是丁香园会员,请问一下:你能否公开谢老师给你回复的上面你提的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对这些问题也不懂但也很感兴趣.在这里先表示感谢了!
网友 cyh69:
你好!关于“网友yaoshenghua”提出的问题,由于当时本子版尚未正式推出,故本人采用了“悄悄话”予以了回复,还请谅解。现今、将答复张贴出以供参阅——
(1) 我们如果要做片剂的体外溶出等效性的话,该分析方法是需要进行分析方法验证的,问题是如果现在我使用UV做为检测手段,那么样品溶液的吸光值一般在0.3~0.7所得的结果是比较正确的(分析化学书上一般这么说的)。
但是假如在第5分钟取出的样品可能吸收值只能达到0.010左右,那么我们做方法验证的时候,“线性”这一部分设计的范围是否一定要包括这个0.010左右的点?
我就是担心从0.010~0.7之间选了5个点做线性,得到结果后做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达不到0.995(内部标准)怎么办?
【回复】 紫外吸收度应在0.2~0.8间;0.2以下建议采用长吸收池、2cm或5cm,如仍未果,便只好采用HPLC法了!如此、建议索性皆采用HPLC法,不建议“一套数据采用两种测定法”方式。
(2) 在方法验证的“专属性”这一块,用UV做检测手段,怎么样设计比较好一点,我有两个方案:
A.使用安慰片代替含药片处理后,在指定波长下测吸收度,它的吸光度小于一个值就认为辅料对测定没有干扰,那这个值一般小于多少比较合适?
【回复】这个值小于对照品溶液(浓度一般为80%~100%释放量)吸收度值的2%即可。该试验称为“空白辅料干扰试验”。
B.使用对照品加安慰片制备供试品溶液,同时只用对照品制备供试品溶液,比较它们在指定波长下测吸收度,RSD%值小于一个值,那么要制备几份样品,RSD%值小于多少,才能证明辅料对测定没有干扰?
【回复】如是做溶出曲线测定的回收率(专属性用回收率试验表达时),一般情况下取相当于溶出量10%、30%、50%、80%、110%五个点的对照品量,均加入同量的安慰片(即相同量的空白辅料)测定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间。然后计算5个回收率的均值与RSD(计算RSD必须满足统计学意义,即至少5个数据),即可!该试验称为“回收率试验”。
或者还有其他比较合适的办法来做"专属性"?
【回复】以上两试验已足以!
(3) 我们有个高血压的片剂,之前一直是做进口分包装的,现在准备在国内自己生产,有GMP证书,那么在BE这一块,在我们做完3批样品的PQ后(预认证),是否可做体外溶出等效性来代替临床的BE试验,还是一定要做临床BE试验?
【回复】该问题属于注册范畴,本人不甚知晓。但据我了解,还是应进行BE试验的,毕竟生产地点、设备等均已变化。至于何种情况可“采用体外溶出等效性来替代BE试验”,请参阅已张贴出的“No.2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溶出度试验的关系”一文。
祝好!
上海药检所 谢沐风 2009-0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