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雷峰 于 2015-12-20 21:11 编辑
浅谈后GMP时代质量体系的管理与维护
无菌药企的新版GMP大限已经落地,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强硬态度下,未达到新版GMP要求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一律停止生产。据国家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有796家无菌药企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占全国1319家无菌药企的60.3%。这些药企的品种已覆盖新版基药目录的全部品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13年)中收载的无菌药品覆盖率也达98.7%;总体产能已达到2012年无菌药品市场实际需求的160%以上。 无菌药企新版GMP认证的结束,不是让企业高枕无忧,而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或许是更为惨烈的竞争。已过认证药企在这样的同台竞技中,弱点也许更易暴露,缺陷也许更容易受到打击。制药企业若想进一步发展,还需无尽地细化、强化、再细化、再强化去面对市场的竞争。 新版认证后的形势是硬件提高了、软件完善了,基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理论上讲风险应该是降低了,可事实上:厂房、设施、设备、规程、SOP、人、环境、操作流程等等都是新的,在这样新的环境下,存在着诸多未知的的风险。
质量体系是在运行中磨合、在碰撞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完善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质量体系的管理和产品技术的管理,二者同时作用于生产质量管理实践中。药品生产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过程,质量体系要在运行中提高和完善,产品技术要在深入认识和理解后提高。那如何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呢?
一、流程的优化:工作流程、工艺流程、检验流程、工作操作流程的优化,牵涉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要素。流程优化的目标是科学、规范、管控、增效。
1、科学:就是有科学依据,其重点在定期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以发现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趋势,维护验证状态;采用各种质量统计工具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超期望和超趋势的数据,从而采取有效的CAPA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对关键控制参数与中间产品和产品之间的质量关联进行分析等。通过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充分认识了解,对原辅料、内包材、工艺过程等科学理解认识, 确定控制策略,稳定进行商业化生产。
2、规范:要无条件确保实际生产工艺与申报注册工艺一致,检验(监测)标准符合国家标准和GMP规范的要求,程序和规程等文件符合GMP或标准的规定,SOP及操作行为规范符合工艺和GMP要求。
3、管控:一方面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按照工序设立关键控制点,每个关键控制点科学合理设立监测项目及参数,并能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生产现场管理规范,设备设施标识正确,物料分区清晰明了,各项记录完整及时,人员操作规范,最大限度避免差错、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
4、增效:整个流程或每个工序路线应是简洁直线,尽量避免拐弯、反复,所有附加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应尽量去除(法规规定和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做的除外),以保证生产工作效率提高
二、风险管理、偏差处理、变更控制、回顾、投诉、稳定性研究、纠正预防等等管理方法的运用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的重要管理方法,2010版GMP已经增加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强调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没有偏差就是最大的偏差。一个制药企业如果没有偏差,那么这个制药企业在质量体系方面就存在着最大的偏差。生产车间不能只追求做更多的产品,更应该追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这一点上,生产和质量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偏差是正常的,偏差处理是企业财富,处理变更偏差的过程是对各个与药品质量有关要素的认识、理解的过程;是质量信息沟通传递的过程;是对药品生产工艺认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对药品质量体系完善提高的过程。
——纠正与预防措施:企业自我纠正预防的理念和能力是决定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关键,也是企业整体素质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①努力查找出真正原因;②按照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③注重措施的有效性;④定期进行回顾评价。
体系建立了,但运行中必然还会产生偏差和问题,或是文件规程,或是生产工艺、或是设备设施,或是物料,或是检验,体系的维护就是方法运用的过程。那依靠什么才能将体系维护工作做好呢?
1、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要有“一切为了药品质量安全,为了企业利益”的思想认识,对体系的维护要采用科学方法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遇到问题深入细致的查找原因,并将纠正预防措施落到实处。
2、全员参与是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不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还包括生产、储运、工程、采购、人力资源等部门;不仅仅依靠某个人或几个人的智慧和努力,而是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全员的努力。质量管理部主要是牵头、监督的作用,各部门要从各自的角度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
3、按规程办是准则:对于所有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写好所做的,做好所写的,记好所做的,确保一切工作可追溯。
4、沟通交流是保证:各部门之间多以风险管理为基础进行沟通和交流,与体系运行、管理、维护相关的所有信息要能够及时传递与共享。
5、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对于风险越大的工作,就越要关注细节,尽可能的要求第一次就做对,做好定期的研究回顾,推动持续改进。
三、其他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如6S管理,精益管理、看板管理等等,就不在此赘述。
最后,对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的总结如下
1、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模式
做什么:方针、目标
如何做:职责、流程、程序文件化
按规定做:按规定实施 (SOP)
做好了吗:评价实施的效果(审核、考察、回顾)
做的更好:持续改进(纠正预防)
2、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强制性——做你所写的
追溯性——证明你所做的
自律性——自我完善、自我改进
兼容性——不同管理体系标准相互兼容
3、体系运行维护的方法:
风险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产品质量回顾、供应商审计与管理、投诉管理、召回管理、自检、纠正预防等
4、体系系统建设目标
流程清晰,合理高效;
全员参与,各负其责;
过程可控,利于追溯;
管理科学,工具到位;
沟通交流,持续改进。
在平时的工作中,对GMP条款的符合性要服从于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因为条款符合性的关键是系统符合性,任何一个关键质量控制环节的不符合,都会导致整个系统不符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9%符合+1%不符合=100%不符合。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护、持续改进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我们要从随意的做事发展成正确的做事,然后从正确的做事转变成做正确的事,最后形成良好的企业质量文化。文:仲达
浅谈后GMP时代质量体系的管理与维护
http://www.weikang.com/display.asp?id=1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