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mengzii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孟子一,聊聊中药那些理儿(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2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两个星期过去了,赶不上时间的脚步啊!
二、中药的分类
前一章聊了中药和西药的区别,其实是一个比较扯淡的内容,这个没有教材,也没有老师来给俺上过课,只是自己觉得这个基本差别应该稍微明确一下而已,接下来咱还是进入正题吧,俺把这整个第二篇定位成“慢聊中药基础知识”,也就聊些中药的基本构成和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咦,前边的第一篇叫什么来着?聊完就丢了,让俺回忆一下,哦,是“浅酌中医药基本理论”,年纪大了脑子就不好使,见谅......咱就从中药概念的构成开始吧。
中药是个很杂糅的概念,具体分类方法有很多,就是因为太多了,弄到最终好像没分类一样,说起来就犯迷糊。比如说吧,《神农本草经》里边按照应天、应地、应人的方法,将365种中药分了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里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将中药分成了水、火、土、金石、草木、虫兽、人等类别,至于为什么这么分,李时珍原话是这么说的“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中药发展至今,内容更加丰富,要是能用几个类别给说清楚更不是容易的事儿了。俺也不想去费这脑筋,在俺们这里,也不管那些什么生物、自然属性什么的了,咱就根据日常中药的使用来随便分一下,不求多严谨,本身俺就不是一个严谨的人,难为自己多没意思,能够把现在日常所用的中药一股脑儿包括进去,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就算了。
一、中药材
   这一类是中药的基础,所有的中药都是从药材过来的,所以把这个放在最前边聊。中药材,就是从产地刚刚采收的原生态的中药,当然,也有一定的产地加工,比如经过晒干、浸泡等等。中药的这种状态,基本上就是一条条的枝、一块块的的根或者一包包的叶子什么的,虽然药效已经有了,但是一般不拿来直接去治病,主要是因为使用不方便或者它的药效还不能正常发挥,就好像稻子一样,从田里收回家之后总不能直接就吃吧,虽然吃了也解饿,嗯,药材就是刚收获归仓的稻子的状态。
中药材来源于大自然,这个正合了咱“天人合一”的道家理论,因为中药差不多都是山上采水里抓土里刨的,比如全蝎,就是生在石头缝里的一种昆虫;石决明,就是海里的一种贝壳;远志,是山上的一种小草的根。但是种类很多,以《本草纲目》来说,收载的药物就有一千八百多种,最近的《中药大辞典》,收载的药物更多了,达到六千多种!别看这数字很唬人,其实很多中药材其实就是咱日常吃的,比如绿豆黑豆红豆,比如辣椒花椒茴香、比如山药紫苏薄荷.......这些您肯定都吃过吧?不过中药材虽然这么接地气,但绝不是随便鼓捣的,这里有一些讲究,也有些问题,咱来重点聊一聊。
1、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个比较玄乎的说法,说的是某些药材只有在某些地方生长的才是最好的,别的地方出产的质量要次一些。“道地”这个词容易被说成地道,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正宗实在的代名词。道地药材还是比较讲究的,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可见古人对于药材产地的重视。比如通常说的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合称四大怀药,也就是说这四种中药,只有在怀庆府(河南)出品的质量最好,类似的还有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郁金八种浙江的中药,合称“浙八味”;四川的川芎、黄连、海南的砂仁等,也都是比较有名的,而大部分的中药也还是讲究产地的,现在国家对于中药的管理,都要求注明产地,也是这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这些产地的好,虽然古时候没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但是用的多了,也就摸索出了经验,比如可能是古代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发现这边产的某种中药治疗效果不及那边产的中药,渐渐的强化了地域的概念。其实用俺不大灵光的脑袋想一想,也大概能够得出这种结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物,这个应该不用证明吧,不过现代的一些研究还是能够证明,道地药材的某些成分的确是比非道地药材的要高一些,具体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关于道地药材,还得说明一下,这个道地产地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为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等,在历史上也是会有变迁的。比如说人参吧,在宋代之前,道地产地是山西上党,后来转移到了东北,大概的原因是大家都知道人参是个好东西,上党当地官家大力收购甚至摊派任务,搞得老百姓都把人参当一害(这有点像《捕蛇者说》里柳宗元先生聊的内容),由于采挖实在太疯狂,就给挖光了,苗都没剩下,只剩东北有了,东北也就成了道地产地了。类似的还有泽泻、菊花、龙胆、防风、五味子等等,都是经历了古产地到现代产地的变迁的。老话说“人定胜天”,俺觉得这句话在中国人身上非常贴切,尤其是吃的方面,咱谁都不服,老天都不行。
2、种植养殖与野生
一直以来,咱们心里大概都会认为,中药,包括其它的一些东西吧,野生的比家养或者栽培的质量要好,比如山里放养的土鸡蛋就比养殖鸡蛋卖的贵多了,但你说这俩蛋有什么区别?起码从营养量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凡是野生的都是好的,这种结论往往都不客观,不能以偏概全,尤其是在中药方面。很多中药材栽培的要比野生的更适合治病,比如野生的因为生长环境不同,质量也参差不齐,就像生在向阳处的还是生在背荫处的,长在山顶的还是长在山脚的,治病效果就不同,但是在同一块栽培区,环境基本就一致,产出的药材质量也就没多大区别,用来治病就容易控制了。另外,现在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使得栽培品的品质也更加稳定可靠,也有很多药材品种,基本上没有野生的了,或者野生的根本不够用了,全靠栽培。当然也得看到,有些栽培的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比如俺看到过市面上一种鲜人参,又白又嫩有粗又大,有头有身有须子有尾,这个要是按照“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说法,那可就值了老鼻子钱了,结果人家才一百多一株,业界良心啊!其实这种参是怎么种出来的,咱都懂的。
所以应该这么说,种植的或者养殖的中药材,在规范的管理下,完全是可靠的,只靠野生的来治病,治疗效果不好把握,最大的问题是野生的它不够用啊!中药资源的保护,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中药资源的外流
对于这个话题,其实俺也不懂,只是想吐槽一下。原来的时候,咱们中药只有咱中国人吃,现在呢?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都来用了,就咱那一亩三分地,养活自己人都难,更别说照顾那些外国朋友了。现实情况却是,出口的中药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因为价格和标准的原因,都是质量最好的拿来出口,咱们自己用的却差了一些,你说这算怎么回事?其实中药在国外,除了倭国之外,基本上是以保健食品的形式出现的,也有的是拿来提取出部分成分,做成药品或者化妆品。人家不相信咱这套中医药理论,但是效果又有,所以就当保健食品或者作为其他功能性用品了。既然人家不把咱的宝贝当药品,咱也犯不着去把最好的东西拿出去浪费吧,亏了咱自己的老百姓不说,暴殄天物浪费资源可真的是不应该。
说到中药的外流,不得不说一下咱东边的两位邻居。日本最早对中医中药理论深信不疑,把中药称为汉方,普遍使用中医中药用来治病,甚至针灸推拿都学的有模有样。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觉得东方文化落后,西方科学先进,就全面进行西化,中医药的理论也没能延续下去,全部被西医西药替代,甚至政府颁布禁令来彻底废除了汉方中医。不用就不用呗,反正它们的死活俺是真不在乎,有本事就别改回来了。结果俺高估了倭人的底线,随着中医药在中国的发展,或者说西医西药自身缺陷的不断暴露,它们又转头来研究使用中药了。所以说,这个国家就是一个跟屁虫,哪个国家强大,它就跟在屁股后边学,结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弄得反复打脸--如果有脸的话。目前为止,日本在药店可以直接购买的汉方非处方药有几百种之多,其他的中药制品更是数不胜数,甚至它们对于某些中药的研究都远远的超过了咱们!说到这里,突然想起那些微信里、论坛上天天说中医是骗子、中药没有用的动物,你们不是觉得外国的都是好的么?咋不看一下那么高级先进的日本呢?算了,懒得费口舌,俺还是继续报以同情的微笑吧。
正是因为中医中药在日本的使用,出口的中药材有很大一部分都进入了日本,而它们的标准要比国内的标准高的多,所以都是优质药材出口,留下的都是品质低一等级的药材,唉,说起来都心痛。哦,对了,两个邻居嘛,还有一个韩国,它基本上就是小一号的日本,不说也罢。
十九大开完了,报告上说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政府是不是该出手改变一下这种现状呢?好的给别人坏的留自己,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吧。
其实说起中药材,俺真的很想继续吐槽,比如规范化种植GAP的话题、比如中药材近年疯狂涨价的现象、比如中药材各种掺假、比如中药材反复提取、比如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等等,但哪个行业没点阴影呢?咱多向好的方面聊,毕竟现在已经规范很多了不是?

点评

更-16  发表于 2018-6-2 22:55
很棒很棒,期待继续更新!!!!整的我也想写点啥  发表于 2018-5-24 15: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4-17 1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mengzii 发表于 2018-2-10 22:18
七、五脏、六腑、官窍、情志、颜色的关系
子一曰:五脏为本,六腑为干,官窍在外,经络相连,颜色相随,情 ...

心之味到底是苦还是辛?这一节里说的和前面及第二篇序章里说的都不一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0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味入心,不好意思,没有仔细校对,搞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4-23 1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5-8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看着看着你就会皮一下我觉得挺开心,有点长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5-8 13: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催更,四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5-8 15: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医药面临的巨大的问题是,
首先,没有什么纯粹的中医医生,中药很多被滥用。
第二,培养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医,所耗费的时间太久,且缺乏职业的继续教育。
第三,中药材的来源广泛,各地的品质不一致,会有很大的影响。
1、根据主流的科学理论,现如今是没有什么中西医之分的,只有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分。方舟子等说过传统医学是不科学的,主要在于,中医缺乏硬核的证据,但目前很多中药都在逐步改进,做出有说服力的研究,也同样保留自己的核心思想—中医理论,比如双盲法,确实就是排除了心理作用等因素,目前也有通过这种比较严格的研究方法的中药,他们同样也没有失去中医理论的指导。
2、中国走中西医结合没错,但没必要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应发挥各自的特长,做针对性的治疗。
3、鉴于目前认识的理论和手段的提升,面临的疾病复杂多得多,如何应对目前的疾病,除了因人而异,还需要无论是中医、西医都做出创新。
4、医学利用大数据进行诊断,治疗等等,我觉得这是现代医学——所谓的西医,做出的创新,同样的中医也有这方面的研究,这其实就是接近中医所说的整体思维。毕竟按照以前的西医的局部思维,现在面对很多问题,都遇到瓶颈,但是问题是,中医本身倡导整体理论,但是这其实从客观上就没法让单独一个人掌握全局的。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不能仅靠机器,毕竟是个手段,机器还不能理解人,否则就是机器人了。
5、其实我觉得中医西医,都有殊途同归之处,如现代的科学认为,因果论是可以预测的,用概率来去描述,但不可能百分百,但是概率能更清楚的表达因果论,这里面的因果论不是什么轮回之类的,而是如系统,天气系统,等,天气预报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种整体思维,只不过现代的医学还没有发扬光大。因为人体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说了那么多,我想说的是,科学的定义,科学思维的定义,其实很多人都不懂。说句实话,在中国国内的,所谓我们说的西医,是远远不如别人发达的,很多东西我们还用别人的老一套,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的西医早就已经开始了改变之路了,不再是什么事都硬邦邦的头痛医头。因为有整体思维的不只有我们中国人。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我认为,没有什么西医,如果有,那是现代医学。面对今天中医这种格局,需要更硬的证据证明,而不单单是说理论不一致,无须证明。事实上,模糊,哲学,抽象,就是中医理论给人的感觉,我认为这不是科学。因为这确实是经验、实践得到的,归纳的东西,但它是真实的,但它不是科学的。科学不会随便相信一种东西是真的,越是特殊的,越是需要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不能因为,它是模糊的、抽象的、哲学的就不去研究,我们应该用更准确的理论、手段去尝试描述这种东西—中医理论。就如天要下雨还是下雪,下还是不下,有多大的概率。毫无疑问,在今天,中医理论确实是玄之又玄,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哪怕仅仅是一个概率。
    我尝试的为中医找证据,发觉,按照目前的科学思路,没有办法理解中医理论的,因为人类已经有了,明确的理论,明确的东西,当然就不能理解,一个模糊的“科学”。但诚然,如楼主所说,中医理论也是千百年来的实践成果,提炼总结的,什么方,对应什么症状,都是实际反应,千百年来不断调整所达到的,也不可能是空缺来风。
    所以,目前的问题在于,是否传下来的中医理论都是基于真真实实的临床反应的规律,还是有很多事无来由的,脱离实际的空想。我想,最好来一次验证中医理论的人体实验。但这也只是验证了中医理论的真实性,不代表其科学性。所以我想啊,中医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但是中医理论本身就是抽象的模糊的理论,与现如今主流科学相悖,又如何用现在的科学思维解释它呢?但我想,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去研究,我相信未来的有一天,总会有所解释的,起码比现在的,更有说服力。

点评

这回复矛盾的吆,看着让人费解的!“这确实是经验、实践得到的,归纳的东西,但它是真实的,但它不是科学的。”“我想,最好来一次验证中医理论的人体实验。”几千年实践归纳难道不如一次人体试验可靠?大数据是个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4 14: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5-9 08: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学习学习什么是中医,然后把中药的概念搞清楚,掌握中药与中医的关系,然后再来谈这些吧。否则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爱中医药之名,荼毒中医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5-24 14: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gdg661837 发表于 2018-5-8 15:22
现在中医药面临的巨大的问题是,
首先,没有什么纯粹的中医医生,中药很多被滥用。
第二,培养一个真正合 ...

这回复矛盾的吆,看着让人费解的!“这确实是经验、实践得到的,归纳的东西,但它是真实的,但它不是科学的。”“我想,最好来一次验证中医理论的人体实验。”几千年实践归纳难道不如一次人体试验可靠?大数据是个好东西啊,通过大量的治疗案例,就能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啊,难道非要知道是什么成分、让身体的什么体液有什么变化才叫做有效了?谁又在几时证明过西医就百分百是有效的?如果咱们发过来问反对中医药的人——你告诉我按中医药的化学成分来看怎么就不治病了,在目前阶段也是很难回答的,区别就在于思维主流一直是不相信的人问相信的人,你怎么证明!……所以啊,在人需要的时候,起到了治疗或者保健作用,而且副作用还能被接受,那么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它就是科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4 15: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gdg661837 发表于 2018-5-8 15:22
现在中医药面临的巨大的问题是,
首先,没有什么纯粹的中医医生,中药很多被滥用。
第二,培养一个真正合 ...

好大一片,以为版主换人了,说话一点不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5-27 15: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2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道个歉,一个多月没更,借口有很多,但总也敷衍不了事实,还好俺脸皮不薄,罚酒三杯,自己就原谅自己了,也希望喜欢这个帖子的同仁不要责怪。
接着上篇开聊吧。
二、中药饮片
因为一个多月没搞这篇玩意儿了,容俺稍微说明一下,俺把中药分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汤剂、中成药等几类,至于为什么这么分,纯粹是俺随心所欲的结果,科不科学,严不严谨都不是啥问题,大伙儿开心就好。前一篇聊了中药材,今天聊中药饮片。
1、中药饮片的概念
咱前边说了,中药材就像刚收回家的稻谷,嗯~作为北方人,对于稻谷大米啥的有点不在行,咱商量改一下吧,小麦,俺们叫做麦子,打小俺家田里种的东东,从播种到除草到浇水到收割到脱壳到晾晒到和面到吃,俺都亲身做了不下十年,当然,吃这个环节俺尤其拿手,估计有感情的东东聊起来口水多一些~,好,就把稻谷改成麦子吧。如果说中药材就像收获的麦子,脱了壳一粒一粒的收在囤里,那么中药饮片就是麦粒处理后的状态了,您喜欢喝麦粒熬的粥,那就把麦子的外皮去了,俺们管这叫麦仁儿;如果你喜欢面条饺子馒头,那就把麦粒加工成白面,总之一句话,就是你准备吃之前的状态。与之类比,中药饮片也就是这个样子的,把中药材加工到准备用来治病的状态。
当然,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和麦子加工成麦仁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麦子不论加工成麦仁还是白面还是其他的啥,唯一的目的就是下一步容易做,吃起来美味方便,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可就多了,除了容易煎药服用之外,对于药效的发挥、毒副作用的去除缓解、药性的改造等等都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前面聊的时候咱说过,刚从土里挖出来水里捞起来或者树上弄下来的中药虽然是中药,但不能直接吃,就是因为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吃了说不定治不了病,还添了其他的毛病。只有经过加工炮制后,做成了中药饮片,才能直接用来治病。有的书上说中药饮片的概念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如果您和俺一样喜欢咬文爵字的话,咱嚼一嚼这句话: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不还是属于中药材?那中药饮片不就是中药材的一种了?所以俺觉得这个概念定义的有点没水平,像咱国家的药典就比这个有水平多了:“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看看,人家不说饮片是什么,只说什么是饮片,虽然没说清楚,但总算没啥纰漏。反正咱理解啥是中药饮片、饮片和药材的区别就行了,要俺定义的话,俺会大言不惭的这么说:“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后,直接用于调配和制剂的中药。”
2、炮制的意义
    前边光说中药饮片的概念了,忘了聊“炮制”这个话题了,炮制,就是中药材的加工,业内人管中药的加工不叫加工,叫炮制,这样说倒不是显得多有文化,实在是中药文化太厚重了,溢出来的名词。中药炮制的鼻祖,最早的炮制专著,是1500年前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人家说了:“凡修事诸药物等,必专用心,勿令交杂。或先熬后煮,或先煮后熬,不得改移,一依法则。凡修合丸药,用蜜只用蜜,用糖只用糖,勿令杂用,必宣泻人也。”从那时起,炮制就成了一门学问,一千多年前就是一门学问了,你说这算不算文化厚重?
之所以说中药炮制是门学问,是因为中药的这个加工过程,对于中药的治病,实在有太大的意义,一味中药经过炮制,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治疗效果,治疗完全不同的病症,如果离开了炮制谈中药,基本上就算白瞎了。您还别不信,就是到现在,还是好多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作为国家机密保护着,那些东洋的西洋的留学生,想学都没门路。行了,言归正传,小聊一下中药炮制的作用意义吧。
俺是个俗人,没啥高大上的想法,对事物的认识也很朴素,打心底认为,不论啥事情的意义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吃字,比如活着的意义,是为了能吃,奋斗的意义,是为了能吃好些,长寿的意义,就是能吃久些…所以俺平时祝福别人最常说的就是祝你吃好喝好,不是俺趣味低级,实在是有感而发。回过头来说咱这炮制的意义,俺也认为是吃的问题:炮制,就是让中药容易吃、吃了好,还搭配吃,吃不完能保存,为啥这么说呢?俺一句句解释一下。
1、容易吃。这个呢又分几层含义,其一,洗干净,去除没用的部分,这个容易理解,不用多废话,吃个苹果都知道洗净了或者削了皮再吃吧。其二,加工成型,这个基本上就是和把麦子打成麦仁儿是一个道理。就是把大块的弄成小块的,厚的弄成薄的,带皮的弄成脱壳的,比如说山药,没见过谁拿个大锅整根煮的。其三,改口味,有的中药不大好吃,腥的臭的不可描述的味道不是一般人忍的了的,那就要稍微处理一下,弄得味道清淡一些,毕竟喜欢榴莲的人不是主流大众,况且生了病了吃什么都不是那么可口,再来点重口味的,还不如这病咱不治了,直接死了算了。
2、吃了好。这个呢,意思基本上就两层,其一,有些中药有毒性,很有必要炮制处理一下,降低或者消除这些药中的毒性,记得俺们在聊中药的名称由来的时候说过这事儿,原来中药统称为毒药,经过炮制或者配伍消除了中药的毒副作用,才得以让中药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举个栗子吧,半夏这味中药,在俺们老家叫药鼓豆子,燥湿化痰作用巨好,是中药治痰的NO.1,但是这味药却有比较大的毒性,吃了容易呕吐、说不出话什么的,既要治病又不能毒人,咋办呢?有办法,炮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像川乌、附子、斑蝥等等,这种栗子可以炒一大堆。其二,有的中药性子比较烈,吃一点就作用很强,比如大黄,外号将军,性子狂躁的很,您要是大厕难解,用它保准让您爽的不要不要的,但是身体虚的人受不了这个啊,那就炮制一下,让大黄收敛一下暴脾气,老人小孩都能用。您说,让毒药不毒,烈药性缓,治病恰到好处,是不是吃了好?
3、搭配吃。咱吃饭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药也是一样。当然中药炮制的搭配不是让您营养均衡,而是有其他的讲究。其一,改变药性,这个不大好聊,还是举栗子吧。前边聊过的一味中药何首乌,是一种补药,健体强身作用不错,但是如果用生的,有一定的泻下、解毒的功效,把它用黑豆汁炮制后,就叫制何首乌,补益作用增强,泻下作用消除,体虚或老人用更适合。改变药性,这个就是搭配吃的一层意思。其二,增强中药对于某个脏腑或者某个部位的作用。记得聊过五味和五脏的关系,当时俺还犯了个低级错误,弄得灰头土脸灰常不好意思,现在不妨复习一下:咸入肾,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那么,根据这个规律,一般治肾的药多用盐炒,治肝的药多有用醋炒,治脾胃的多蜜炙,让药的作用集中火力在某个脏腑,这个就是搭配吃的第二层意思了。
4、可以存。咱中国人都懂得节俭,好东西当然更要囤一些,中药很多是新鲜的,也有的不容易保存,经过晒干、炒干、腌制等方法,让一些中药容易保存,这也是中药炮制的一个意义了,不用多聊,这个咱们都懂得。
中药的炮制意义重大,这个炮制又是怎么操作的?咱接着聊中药炮制的方法……,哎哟,不得了了,俺的病又犯了,得先休息了。教大家一个偏方,懒病犯了怎么办?上床躺一躺!不行了,俺先自己治疗一下懒病先。

点评

更-18  发表于 2018-6-2 22: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3: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gdg661837 发表于 2018-5-8 15:22
现在中医药面临的巨大的问题是,
首先,没有什么纯粹的中医医生,中药很多被滥用。
第二,培养一个真正合 ...

这位老师好。感谢您回帖讨论!您说的也的确是事实。但我们对于科学的定义理解有差别,希望以后多沟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4 14: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天谢地,终于等到你更了,了不得。懒癌赶紧治好速度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6-5 17: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子 发表于 2018-5-24 14:59
这回复矛盾的吆,看着让人费解的!“这确实是经验、实践得到的,归纳的东西,但它是真实的,但它不是科学 ...

几千年验证的,就一定是科学的吗,开什么玩笑。

点评

几千年验证的不算科学?那么检验出来几个成分就一定是科学了?做个动物实验就一定科学了?做了些临床实验就一定是科学了?几千年的使用、跟踪、总结,不就是几千年的临床实验吗?难道抵不上那么一两年的多少例更有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15:20
几千年验证的不算科学?那么检验出来几个成分就一定是科学了?做个动物实验就一定科学了?做了些临床实验就一定是科学了?几千年的使用、跟踪、总结,不就是几千年的临床实验吗?难道抵不上那么一两年的多少例更有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15:20
几千年验证的不算科学?那么检验出来几个成分就一定是科学了?做个动物实验就一定科学了?做了些临床实验就一定是科学了?几千年的使用、跟踪、总结,不就是几千年的临床实验吗?难道抵不上那么一两年的多少例更有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 15:20
几千年验证的不是科学是什么?  发表于 2018-6-11 14: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8-6-6 08: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不错,就是不够简洁,有些废话唠叨了。
话说,我是学中药的,也是跨世纪的那一代,只不过后来半废了,有空唠嗑唠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6-11 15: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1、“几千年沿用的东西,就是科学的”,这句话本身充满漏洞,不符合逻辑性。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2、为什么中医 饱受诟病,因为它的中医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五邪都无法为人所真正理解,那就谈不上科学。说句难听的,大家都是照着老祖宗的东西作罢了,我们真的是理解了吗,为什么说“风”是存在的。
3、我说到这里,肯定有一堆人攻击说,不能用西医理论来探讨。是滴,从目前的科学逻辑,中医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但你本身的中医理论却不能使人们明白到底为什么说“风、邪”是存在的。什么升降、浮沉、三焦。说白了中医理论是一门哲学,不是科学。不要老是认为古人的智慧有多高,我们现在的智慧才高。
4、另外强调一下,现在没有什么所谓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起的名字,现在的医学叫做现代医学。中医是传统医学。当将来的某一天,能用让人信服的道理,通过严密的科学的论证,可重复的手段,解释中医,并被主流科学界接受,那我就认为它是科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8-6-11 15: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乱很乱,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6-11 17: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深入,得留下来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21: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貌似又拖了一星期了
三、中药汤剂
本来想先接着上篇继续聊炮制的方法的,可是感觉这个话题专业性有点高,俺肚子里货不够,慢慢积累一下再说吧。咱还是继续聊中药的分类。
今天聊中药汤剂,把汤剂单独归为一类,估计有好多人要追着揍俺,您先别着急,虽然俺散漫无常,好歹还是有底线的。为么子这么分呢?稍微搞过中药的人都知道李东垣先生说过的这句话,“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可以看出,汤剂只是和散剂、丸剂并列的剂型,更别说还有膏、丹、贴、酒、锭等等一大堆剂型,不应该一枝独秀,但是,俺个人认为,汤剂是中药运用中最能体现中医药理论特色的剂型,在这方面,不是其他剂型能够比拟的,单独拿出来聊聊很有必要。顺便说一下,今年四月份国家某中药机关发布了第一批中药古代经典名方,一共100个方子,俺没认真一个个翻看,不过粗略的数了一下,100个方中,汤剂就有92个!看来,不是俺一个人认为汤剂无以伦比的重要,高层还是有能人的啊,嘎嘎。
啥是汤剂?度娘是这么说汤剂的:“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汤剂具有制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这个说的还是很全面中肯的,俺觉得俺再总结也超不过人家,所以就拿来主义了。
从中药饮片到汤剂,就是水煮,不用加啥油盐酱醋,貌似简单,但还是有点讲究的,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啥的,弄不好也影响药效的。有个中药方叫银翘散,用来治风热感冒,讲究的就是快,开锅就得,这样煮了治感冒效果很不错,但是你要按照一般煎药方法给炖个几十分钟,这个方就是治疗疮疡热毒的了。对于煎药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估计药方上也都会写明,实在不行度娘上也说的清清楚楚,比俺专业多了,俺还是有自知之明,不能撩这个骚的。
汤剂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比如使用灵活。中药治病,和西药不大一样。一般西药只讲究体重,按照体重多少调一下用量,大人多吃点,小孩儿减半或者按体重计算,其他的就不管了,可以说不论谁用都是一个处方,俺就想问一句,这个也叫科学吗?中药讲究就多了,同样的一种病,男女老少用药不一样、南方北方用药也不一样,春夏秋冬用药还不一样,这叫“三因制宜”。在实际用药的时候,怎么体现不一样呢?也就是通过医生对处方里边的各个药味用量和种类调整变化,化裁后每个人的处方就都有点差别了,咦,好像高大上的“私人订制”哦。既然私人订制每人一方,那么也就只能每人自己煎药了,工业化大生产的其他中药制剂,虽然具有普遍适用的优势,但是在针对性方面,汤剂是其他任何剂型没法比的。
汤剂的优点还有药效发挥快。中药如果做成丸、散等剂型,需要经过胃肠消化再吸收,汤剂就不需要了有效成分直接吸收,喝了半小时之内见效,这个多直接。伤风感冒,一副汤药下去,鼻子通了,头不疼了,浑身舒坦,多好。
汤剂还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优点,就是多药共煮的影响。一副汤药,少则三四味、多则二三十味中药,在一个瓦罐里煮几十分钟,各个药之间会发生一些反应,这个在中药理论中叫做药性变化,在化学上解释为各个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东东,但是具体是啥,如何反应,反应程度什么的很难说清。一味中药就够复杂了,弄个好多味一起煮了更加让人头疼,但是这个效果又是有目共睹的。多年前倭国人把仲景的好多经方拿来研究,单药煎煮最后混合吃,效果极差。俺一直认为,现代科学的确是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方法,但是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对于复杂的极多因素的问题仍旧无能为力,沿用传统的理论解决这种问题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汤剂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味道不好,喝起来巨难受;比如没法保存,只能用的时候临时煎煮,比如危重病人没法用,水都喝不下了你给他灌汤药,这样不好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汤药开始慢慢有点现代化的意思了,一般拿回家自己煎药的不多了,这个毕竟还是有点技术要求的,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专业的人去做,社会分工越细才是越进步对吧。医院现在都有个煎药的部门,医生开了药,拿到煎药房,药房专业人员煎好包装好拿回去可以喝一天。俺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很不错的,既保证了煎药正确也照顾了病家的时间,还不会变质,一举多得,是个中药发展的好路子。
其实中药汤剂还有个好路子,那就是中药配方颗粒,这个以后想和中药注射剂一起聊,毕竟是争议最大的两个中药话题了,俺得攒攒人品再提这一茬。
回头看一下,今天聊的貌似有点应付公事,没办法,世界杯了,前天被阿根廷伤了,昨天被德国队伤了,今天竟然盼着英格兰翻船,这心情有点跌宕,格外庆幸咱中国队成绩稳定,对国人心情影响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9-21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