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看到论坛里有不少坛友发了关于医疗器械初始污染菌的帖子,于是总结了这方面相关的法规及标准。发在公众号 医械RA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zk1NTkzMA==&mid=2247483728&idx=1&sn=b540c64f521d52f57f31031de26d527f&chksm=f94c0065ce3b897310d4b01c173d0d6776b27392a9c7f3ae258559aa1f52531b09b23daeb65a&token=1115106785&lang=zh_CN#rd
欢迎各位微生物方面的专家指点拍砖,多多交流。若有疏漏之处,我将修改。
法规说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规定: 2.5.3 应当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所采购初包装材料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可接受水平并形成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对采购的初包装材料进行进货检验并保持相关记录。 2.7.4 应当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的控制水平并形成文件,明确中间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和存放时间,按文件要求定期检测并保持相关记录。应当定期对检测记录进行汇总和趋势分析。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植入性医疗器械》规定: 2.5.2 植入性无菌医疗器械的初包装材料应当适用于所用的灭菌过程或无菌加工的包装要求,并执行相应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保在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时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应当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所采购初包装材料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可接受水平并形成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对采购的初包装材料进行进货检验并保持相关记录。 2.7.4 应当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的控制水平并形成文件,明确中间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和存放时间,按文件要求定期检测并保持相关记录。应当定期对检测记录进行汇总和趋势分析。 简而言之,如下图所要求:
飞检说 企业名称 | 产品 | 缺陷项 | 结论 | | | 企业与浙江温州某企业签订购置“针管”质量协议规定验收标准为产品技术要求,按其3.3.12规定应当进行初始污染菌检验,但从该企业购进的不锈钢针管所附检验报告及百仕韦进货检验报告均未进行该项检验。 | 限期整改 | | | 企业不能提供所用的初包装材料符合GB/T19633的证据,采购文件中未规定初包装材料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可接受水平。 | 限期整改 | | | | | | | 备料间“加药盖帽”“组装导管座”流转单无物料存放有效期;暂存企业未根据确定的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水平,明确中间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和存放时间。 | 限期整改 | | | | 限期整改 | | | | 限期整改 | | | 无法提供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水平的相关文件 | 限期整改 | | 一次性使用自锁型直线切割吻(缝)合器及组件 | 未确定所采购初包装材料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可接受水平并形成文件。 | 限期整改 | 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回缩自毁式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 | 初包装材料进货检验记录中缺少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的检测记录。 | 停产整改 |
为什么要检测初始污染菌 初始污染菌检测是为了证明产品灭菌之前的微生物水平在“灭菌工艺确认时定义的初始污染菌的范围内”,这样采用经确认过的灭菌工艺参数能保证灭菌后产品达到无菌水平。 初始污染菌不合格存在的风险 1过高的初始污染菌可能导致内毒素不合格。2. 如果不是过度杀灭,过高的初始污染菌可能导致灭菌不完全。 初包装原材料的初始污染菌 在初包装进货检验时测试初始污染菌。或者至少要求供应商提供初始污染菌测试数据。
初始污染菌的监测频率 GB/T 19973.1-2015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的A.8中提到“可以定期(例如每月)或者按生产量(如每隔多少批次)频率进行取样。但是为了建立基线水平,在新产品生产初期通常以一个较高的频率测定生物负载,并且随着对生物负载的了解,频率会随之递减。” “生物负载的测定频率宜能对例如因季节变更、生产变化或材料改变引起的生物负载中的变化进行检测。” 例如初期连续收集一年的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在能够证明公司的人机料法环可控的条件下,逐渐降低监测频次。 对于辐照灭菌的初始污染菌,GB 18280.1-2015 规定了生物负载确定的频率,举例如下。这里就不多赘述: “12.1.2.1 当产品的平均生物负载大于或等等于1.5时,生物负载确定的最大时间间隔为3个月。” 初始污染菌的接收标准 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中有关于灭菌产品初始污染菌的要求。目前该国标已经废止。根据 GMP附录,企业可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的控制水平并形成文件。 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 医疗器械产品需要灭菌,但是在灭菌前需要确认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参考GB/T 19973.1-2015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附录B。
初始污染源和生物负载有什么区别 初始污染菌一般指灭菌前产品上的微生物,它与灭菌验证工艺有关联。产品灭菌前是初始污染菌,初包装上的细菌也叫初始污染菌,也就是说目的是为了确定灭菌参数。 生物负载bioburden,根据GB/T 19973.1的定义为一件产品和/或包装上或其中存活的微生物总数。只要是产品,它上面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就是生物负载的数量,其实二者没区别,只是用途不同。
相关的标准举例 序号 | 国内 | 国际 | 1 | GB/T 19973.1-2015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 IDT ISO 11737-1:2006 | ISO 11737-1:2018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 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products | 2 | GB 18280.1-2015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IDT ISO 11137-1:2006 | ISO 11137-1:2006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 3 | GB 18280.2-2015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2部分:建立灭菌剂量 IDT SO 11137-1:2006 | ISO 11137-1:2013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2: Establishing the sterilization dose | 4 | GB 18280.3-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3部分:剂量测量指南 IDT ISO 11137-3:2006 | ISO 11137-3:2017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3: Guidance on dosimetric aspects of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
| GB 18279.1-2015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烷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 IDT ISO 11135-1:2007 | ISO 11135-1:2014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
| GBT 18279.2-2015 医疗保健产品的灭菌环氧乙烷 第2部分:GB18279.1应用指南 IDT ISO/TS 11135-2:2008 | ISO 11135:2014 Preview Sterilization of health-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