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wukuiweii 于 2019-6-4 18:42 编辑
4+7带量采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第一批带量采购结果出来后医药股普遍大跌就知道了。我说一些可能大家都能知道的观点,纯属抛砖引玉。带给我们的一是行业重新洗牌,二是光脚的逼死穿鞋的,三是利国利民但不利于行业发展。 重新洗牌的意思好理解,原来是各家竞争,各有份额,现在随着各省响应国家带量采购的配套政策出台,是中标的一家独大,其余的垂死挣扎,或者直接被干掉。 光脚的逼死穿鞋的,这个实际大家也理解,类似于劣币驱良币,低成本才能活下去,当然都过一致性了,不存在劣币,但道理是这个这个道理。比如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降价96%,300mg的一片售价0.59元,折合起来,原辅料等综合成本得低于1900元/kg才能不赔钱。而仅仅是不赔钱而已,加上研发费用、环保费用、工人工资、厂房折旧、药企高昂的各种税费,企业得有多大的家底才能活下去?!降的不只是利润,还是企业可投入到研发的钱,保证未来能活下去的钱。更大的坑是,带量采购一年一次招标,今年赔血本咬牙中标了,万一明年不能中标怎么办?中标后扩产投的钱怎么回?或者说为了中标,继续拼价格继续降价?陷入死循环了。 一些市场份额较小的厂家,有批件,努力的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拼一把,就把原来不到10%的市场份额弄到70%以上,不怕赔本,利润小一点而已,比如瑞舒伐他汀钙。一些原来市场份额较大的仿制药厂家,大多是一些在市场付出较多,成本居高不下的,加上原来的业务推广费用,产品研发费用,拼价格根本拼不过一些份额小的小厂的,即使砍掉了市场推广费用,也不一定能中标,而砍掉推广,原来多年的努力可能就算白白付出了,就算不是自废武功,也是半废,冲击巨大。 要有参与带量采购的资格,首先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这个如果都是真实做的,后续也能够保证企业降价不降质,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降低了医保负担,降低了患者支出,优化了医院药品销售环境,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关系,好处挺多。但对于药企来说,或者是对于药品行业来说,如果不能在价格上,或者说在利润方面给予相当的支持,必然会阻碍在新厂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哪怕是为了躲避带量采购影响一时会有研发投入的增长,但不会长久,毕竟创新药的投入太过巨大,没有源头活水,是不可能持续的。当然,不排除国家在将来出台政策扶持保护创新药,但确实并非易事,至少是没看到有什么好办法。 4+7带量采购政策出台,特别是最近政策落地以来,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空前的重视了起来,各种节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为的只是能够活下去,但要合规性的降低成本、不影响产品质量水平,谈何容易! 药企利润低了,自然实力就弱了,研发投入也就减少了,如此循环,依然是无法产生能够进入世界前几的大型药企,依然是在仿制药在低水平上不断循环,只能保证活着,难有机会强大。谁能另辟蹊径突围,各显神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