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石头968
收起左侧

[石头968] 【广东质量大讲堂】钱应璞老师答疑之惑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条  清洁验证部太懂   
九条  我同一值班运行  因为我想做这方面的验证
八条  我也赞同  ,   但是,例如做自净时间的检测  不关空调,100:1甚至更大的浓度 怎么坐到?不知道对不对。 这不矛盾了么

点评

PAO人工发烟  发表于 2015-8-7 09: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条 是不是对压差计的设计 改进下  是不是跟好?  我这是乱说啦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1、我们是预培养24小时,传递窗传进去。铝筒装平皿,酒精擦试后UV进无菌区。

点评

我们实际也是这样操作的。A/B级对外没有直接的传递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4 10:55
有种说法是不能直接进AB级,我们公司是先消毒传递窗传到C级,再从c过传递窗到A/B  发表于 2012-10-14 0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2-10-10 21:33
大家现场问了几十个问题,没人汇总,我只关注我不懂的问题或者认为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没有汇总,希望官 ...

要是有汇总的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9: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867323093 发表于 2012-10-11 09:19
11月24号  有答案?   疑惑啊!!!!!!!!!!!!!!

只是讨论,不可能有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啊。
有些争议的问题是不可能统一认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867323093 发表于 2012-10-11 09:20
十三条   我们领导说  公用循环水系统   即使不考虑负压情况 ,说 菌 顺着 使用点的出水口往里面长菌。。。 ...

是有这种可能,细菌滋生的蔓延性,尤其气隔断更要注意。
如果管道长,前面用水量大,后面管道是空的,只要有阀门打开,回水管道就代替了呼吸器了。
这种风险如果吸入高致敏成分,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867323093 发表于 2012-10-11 09:22
十四条  沉降碟 高度  要是动态模拟  我可以放到设备上啊 等等的 ,但是静态 是需要平均分布的,那 架子 都 ...

非常多厂家都是放地上,没办法的办法,我觉得没啥了不起的。
可是钱老师培训说决不允许放地上,我疑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867323093 发表于 2012-10-11 09:24
十三条   还未做过      费用承担不起

也简单,电气自动化程度这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2-10-11 09:40
非常多厂家都是放地上,没办法的办法,我觉得没啥了不起的。
可是钱老师培训说决不允许放地上,我疑惑了 ...

放到地上 就是怕 走动或者什么原因 把 地上的 带到培养基里吧   毕竟我们 要检测的还是 工作面到人身高的高度或者某一高度才是我们想要的 。  其他 考虑他的 做什么?  

点评

也是这个原因吧,越低越容易被污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2-10-11 09:39
是有这种可能,细菌滋生的蔓延性,尤其气隔断更要注意。
如果管道长,前面用水量大,后面管道是空的,只 ...

那假如用水量 即使大 ,但是 我的回水流速 、管道不是空的等等 都符合要求   倒吸的可能不久没有了么?  这还是根据 设计有关系  设计出现问题  那肯定就是问题 如果设计 没有这样的问题 只能存在 细菌滋生了  但是滋生 会不会影响呢?  呵呵  

点评

回水流速控制,要避免同时大量用水,造成回水管排空,怎么避免,是一个技术问题,和自动化控制有关,很好实现。 微生物滋生更是要控制的,所以才湍流循环,雷诺系数高于2000以上。记不清了好像是200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2-10-11 09:36
只是讨论,不可能有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啊。
有些争议的问题是不可能统一认识 ...

风险评估   -------美丽的谎言

点评

现在是凡事必风,很多人都被逼疯了,包括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0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放到地上  原因 是什么 呵呵

点评

往回看贴,有人解释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10-11 0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自己的实际吧 ,培养基我们是用无菌套筒装载后在经过传递窗传进洁净区的,每桶10个。工艺清洁验证我们有做,因为RABS有些老旧,偶尔会有异常,需要接触层流进行部分操作,所以应该做下;如果隔离器很稳定,人员无法接触到A级区,转运到冻干设备也是全密闭的话,个人觉得可以不用做,不过国内GMP好像最好做吧,呵呵。在线检测密封性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拍照太过时了,投入大、效果一般,我们现在靠扎盖后的人工检查,虽然不够科技,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气泡点我们在洁净区做,测试仪专用,日常放在c级,用时处理后传入,也是没别的好办法。沉降菌静态应该做吧,作为内控的一个检测标准可以,当然不是一定了,动态选择的位置通过风评确定,新的rabs可以固定几个台面,不用放架子,老的是需要用架子了,高度还是应该和动态操作平行好点。压差计感觉没必要,在厂房和空调系统验证合格后,一般不会出现单个房间压差突查不合格情况,现在有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多做事,多做了要解释,所以你要是按了,人家会问是不是总有不合格时候,要不为什么特异按呢?(刚过的认证人家就问了我们一个类似的问题,解释了老久)。双空调设计有点太前瞻了,呵呵,老板不会同意吧,而且从风险角度看,完全损坏的概率还是很小的,还是加强维护和定期检查更现实点。——个人观点

点评

无菌的东西进无菌区外包要灭菌而不是消毒。 轧盖密封性人工检查是最大的风险。 在无菌区做起跑点,无菌要能够保证,不能造成灭菌后的过滤器被二次污染。 沉降菌静态钱老师说不用做。我觉得想做就做吧。 你没细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10-11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自己的实际吧 ,培养基我们是用无菌套筒装载后在经过传递窗传进洁净区的,每桶10个。工艺清洁验证我们有做,因为RABS有些老旧,偶尔会有异常,需要接触层流进行部分操作,所以应该做下;如果隔离器很稳定,人员无法接触到A级区,转运到冻干设备也是全密闭的话,个人觉得可以不用做,不过国内GMP好像最好做吧,呵呵。在线检测密封性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拍照太过时了,投入大、效果一般,我们现在靠扎盖后的人工检查,虽然不够科技,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气泡点我们在洁净区做,测试仪专用,日常放在c级,用时处理后传入,也是没别的好办法。沉降菌静态应该做吧,作为内控的一个检测标准可以,当然不是一定了,动态选择的位置通过风评确定,新的rabs可以固定几个台面,不用放架子,老的是需要用架子了,高度还是应该和动态操作平行好点。压差计感觉没必要,在厂房和空调系统验证合格后,一般不会出现单个房间压差突查不合格情况,现在有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多做事,多做了要解释,所以你要是按了,人家会问是不是总有不合格时候,要不为什么特异按呢?(刚过的认证人家就问了我们一个类似的问题,解释了老久)。双空调设计有点太前瞻了,呵呵,老板不会同意吧,而且从风险角度看,完全损坏的概率还是很小的,还是加强维护和定期检查更现实点。——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0: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石头,谁有录音共享,先谢谢了。

点评

广东质量授权人协会有电子版,录音可能都没有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预培养主要为了防止假阳性,预培养1天感觉时间不够,药典没有规定,检验操作规程和指南上写了,我们是预培养3天。进入无菌区采用表面喷洒消毒,我听说有的企业进入无菌区有个单独的熏蒸房,包括记录、环控碟等,个人认为更合适,GMP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呵呵。其实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疑惑,那么多环控碟预培养完后如何在计数观察啊,都已经包装好了,在洁净区?那就再到同等环境下了?还是隔着包装?
二、现在使用干热灭菌和不使用干热灭菌的基本上是半对半,检查员观点也不统一;从生产实际看,干热除去以上缺点外,太耗时,所以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注射用水冲洗除热原的方法,玻璃容器采用重铬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除热原。我们新设计的车间已经把干热去掉了。
三、把指南当法宝,呵呵,还是因为中国的GMP实施时间短,可参照的东西少啊,突然出来个这么详细的,大家都还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要是经常见到,就不至于了。总而言之,眼界还不够开阔啊。
四、从接触风险管理开始,一天一个想法,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是应该按风险等级分“直接接触、非直接接触、有可能接触”,保存方法、转移方法等等,希望大家讨论讨论,以解心头之惑。
五、不至于这么夸张吧,除非污染特别厉害的。
六、我们新车间设计的SIP空气隔断都是每个排水口都有一个,个别离的比较近的最多2-3个合用一个。至于缓冲罐的空气隔断,我们现在车间灭菌柜用了一个,上面加了呼吸器,但石头哥说的电加热我们没做,所有排水连到一块,SIP时应该不行,至少理论上不行,没实践过。
七、这也是个新观点,跟石头哥真是学东西啊。两边都装压差计怎么感觉有点别扭呢,但问题确实存在,有个自动报警或双面显示是否也能解决?
八、双空调在国内实施有点难度啊,老板恐怕不同意,他们宁可重新做一次确认。
九、值班风机从新版GMP征求意见稿出来我们就不用了,一直是连续运行,就算春节放假也不是低频,而是连续,当然我们除了春节放几天假外,基本上全年无休的,呵呵。不生产时值班运行与连续运行的法规规定不符,个人感觉不大合适,请大家讨论。
十、工衣的清洁验证个人认为主要在控制微粒上,但微粒验证又很难有个标准,有检查员认为整衣应有A级层流,控制微粒(请讨论);灭菌及储存期限肯定是要验证的吧,虽然不接触产品,但接触环境,而且如果不是隔离器,无菌服还是会接触到A级环境的。
十一、个人认为,配制药液也是用注射用水,不一定非是无菌的,而且如果是冗余过滤,我们测完整性的首要滤芯在后,无菌应该可以保证的,再有滤芯的细菌截留试验是下降6个log值,注射用水中的微生物是完全可以除去的。我们的仪器是在非无菌区,通过气源管道连接进入无菌的,我现在就是觉得这个气源管道与滤芯连接过程中的无菌保证,因无A级层流保护,可能有污染的风险,其他的我认为没问题。
十二、十三、没接触西林瓶和大输液,向大家学习。
十四、我们也在纠结,模拟动态很难,所以最后我们还是生产前做静态,日常做动态,连续生产期间基本不再测静态微生物。沉降菌碟摆放的问题,我们是定点后,能放到设备上的放到设备上,能放到墙附近的我们在墙上固定了一个摆碟的小平台(比碟稍大),其余的我们制作了几个不锈钢支架(1m左右),因为只有无菌区点多,非无菌区的动态不是每批都测,所有支架也没做太多,我们的洁净区不大,总共做了12个支架。

个人观点,请石头哥和各位大拿指正。
加入蒲公英的时间不长,多数在猫着,高手太多,受益匪浅,石头哥是我的偶像,还望多指教。

点评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 1、三天也许更好,进入无菌区消毒不可以,要灭菌,取样完还要回去QC培养啊,怎么进来怎么出去呗。 2、人工冲洗还是自动冲洗,否则同样可验证性差。如果自动化清洗,比干热好得多。 3、值班运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1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预培养主要为了防止假阳性,预培养1天感觉时间不够,药典没有规定,检验操作规程和指南上写了,我们是预培养3天。进入无菌区采用表面喷洒消毒,我听说有的企业进入无菌区有个单独的熏蒸房,包括记录、环控碟等,个人认为更合适,GMP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呵呵。其实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疑惑,那么多环控碟预培养完后如何再计数观察啊,都已经包装好了,在洁净区?那就再到同等环境下了?还是隔着包装?
二、现在使用干热灭菌和不使用干热灭菌的基本上是半对半,检查员观点也不统一;从生产实际看,干热除去以上缺点外,太耗时,所以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注射用水冲洗除热原的方法,玻璃容器采用重铬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除热原。我们新设计的车间已经把干热去掉了。
三、把指南当法宝,呵呵,还是因为中国的GMP实施时间短,可参照的东西少啊,突然出来个这么详细的,大家都还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要是经常见到,就不至于了。总而言之,眼界还不够开阔啊。
四、从接触风险管理开始,一天一个想法,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是应该按风险等级分“直接接触、非直接接触、有可能接触”,保存方法、转移方法等等,希望大家讨论讨论,以解心头之惑。
五、不至于这么夸张吧,除非污染特别厉害的。
六、我们新车间设计的SIP空气隔断都是每个排水口都有一个,个别离的比较近的最多2-3个合用一个。至于缓冲罐的空气隔断,我们现在车间灭菌柜用了一个,上面加了呼吸器,但石头哥说的电加热我们没做,所有排水连到一块,SIP时应该不行,至少理论上不行,没实践过。
七、这也是个新观点,跟石头哥真是学东西啊。两边都装压差计怎么感觉有点别扭呢,但问题确实存在,有个自动报警或双面显示是否也能解决?
八、双空调在国内实施有点难度啊,老板恐怕不同意,他们宁可重新做一次确认。
九、值班风机从新版GMP征求意见稿出来我们就不用了,一直是连续运行,就算春节放假也不是低频,而是连续,当然我们除了春节放几天假外,基本上全年无休的,呵呵。不生产时值班运行与连续运行的法规规定不符,个人感觉不大合适,请大家讨论。
十、工衣的清洁验证个人认为主要在控制微粒上,但微粒验证又很难有个标准,有检查员认为整衣应有A级层流,控制微粒(请讨论);灭菌及储存期限肯定是要验证的吧,虽然不接触产品,但接触环境,而且如果不是隔离器,无菌服还是会接触到A级环境的。
十一、个人认为,配制药液也是用注射用水,不一定非是无菌的,而且如果是冗余过滤,我们测完整性的首要滤芯在后,无菌应该可以保证的,再有滤芯的细菌截留试验是下降6个log值,注射用水中的微生物是完全可以除去的。我们的仪器是在非无菌区,通过气源管道连接进入无菌的,我现在就是觉得这个气源管道与滤芯连接过程中的无菌保证,因无A级层流保护,可能有污染的风险,其他的我认为没问题。
十二、十三、没接触西林瓶和大输液,向大家学习。
十四、我们也在纠结,模拟动态很难,所以最后我们还是生产前做静态,日常做动态,连续生产期间基本不再测静态微生物。沉降菌碟摆放的问题,我们是定点后,能放到设备上的放到设备上,能放到墙附近的我们在墙上固定了一个摆碟的小平台(比碟稍大),其余的我们制作了几个不锈钢支架(1m左右),因为只有无菌区点多,非无菌区的动态不是每批都测,所有支架也没做太多,我们的洁净区不大,总共做了12个支架。

个人观点,请石头哥和各位大拿指正。
加入蒲公英的时间不长,多数在猫着,高手太多,受益匪浅,石头哥是我的偶像,还望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10-11 1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全面的问题汇总就更好了

点评

好几十个问题,没人汇总的,谁都是只关心自己想知道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11 1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导,真学历不少东西啊。不过我们的培养基原来48小时,现在不做预培养了,不知道合规吗?

点评

不做应该不行吧。 各版药典都有描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1 1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867323093 发表于 2012-10-11 09:43
放到地上 就是怕 走动或者什么原因 把 地上的 带到培养基里吧   毕竟我们 要检测的还是 工作面到人身高的 ...

也是这个原因吧,越低越容易被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4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