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621|回复: 20
收起左侧

【嘉柏杯】CCS控制策略之隧道烘箱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21-6-5 18: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CCS控制策略,大家对于人员、环境的讨论已经比较多了,这里我就不再凑热闹了!今天正好一个朋友问到了一个隧道烘箱的验证问题,有感而发,和大家讨论一下隧道烘箱的CCS控制策略。      在过往,对于隧道烘箱的管理,特别是在非生产状态下,通常是两种方式,停止设备或者维持隧道内环境的微压差。如果是停止设备,在生产前,开启设备进行自净;如果是维持微压差,在生产前,恢复生产状态即可。
      对于前者的处理方式,从无菌控制角度来说,其实是风险非常高的。因为如果隧道烘箱停止,隧道烘箱的内环境(A级)实际上是和背景环境(C级或D级)相通,意味着有被污染的风险。加热段和高温段,可以高温灭菌处理,但是冷却段(低温)是无法灭菌的,而自净活动本身,不能够消除微生物污染,恢复生产后,冷却段如果已经被污染,无法保证产品的无菌,这种生产模式,无菌的风险非常高。
      对于后一种处理方式,从无菌控制的角度,微压差可以阻碍外界的污染,而微生物污染是外源性污染,只要阻隔了外源性污染源,就能够保持无菌,所以后一种方式无菌风险相对较低。
      但是,设备是无法一直运行的,总有需要停止的时候(例如:维修),那么这个时候,隧道烘箱内的环境如何处理?以往一般是大修后,使用空间灭菌的方式(VHP或者甲醛),对隧道烘箱内进行灭菌。这种方式个人认为是风险较低的,但是需要注意:
      1. 空间灭菌验证时,需要考虑隧道烘箱内有取样点。
      2. 消毒后,人员进入隧道烘箱所在区域,应及时打开隧道烘箱的层流,维持隧道烘箱内的微压差;而不是仅仅在生产开始前再打开,因为生产准备时,如果人员进入该区域,会带入新的污染源,如果不开启层流维持微压差,有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
      以上是传统的操作方法,今天和朋友讨论的,是现在一些新的设备,会在隧道烘箱的冷却段,增加灭菌功能(例如:170度,90min)。从理念上来说,这个是可行的,如果真的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隧道烘箱的无菌保障也是有利的。例如:以后大家生产结束后,就可以停机了,然后生产前,对隧道烘箱进行灭菌,这样可以节省下隧道烘箱维持微压差的能耗。但是,从实际来考虑,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的:
      1. 采用干热灭菌的方式,我们知道干热灭菌的均一性其实是比较难保证的,对于干热灭菌柜,相对封闭条件下,保持热分布,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隧道烘箱的冷却段,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热分布能够保证么?如果不能保证,需要提高温度,那么冷却段的高效长时间运行,受的了么?
      2.如果是灭菌,是每次隧道烘箱生产结束后停机,生产恢复前使用,这么高的频次,能耗会比维持微压差低么?如果仅仅是定期使用,如前面分析的,停掉是不可取的;中间还必须维持微压差,那么这个仅仅只是解决停机后的冷却段灭菌问题么?那么VHP不是一样可以么?实用性强么?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广大网友拍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1-6-5 20: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啊

点评

难得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7 1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1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6-7 1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得不错,有大神提供新的看法吗,我居然是小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6-17 15: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其他的控制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6-25 1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关注及投稿,请加工作人员微信:YaoYL1910,添加时请注明:嘉柏征文,便于后续联络,同时会把您统一邀请入本次嘉柏杯征文群,征文结束会发暖群小红包,再次感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6-25 12: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嘉柏征文组编辑,请添加好友进群@叶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5 22: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神分享和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1-10-29 1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 采用干热灭菌的方式,我们知道干热灭菌的均一性其实是比较难保证的,对于干热灭菌柜,相对封闭条件下,保持热分布,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隧道烘箱的冷却段,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热分布能够保证么?如果不能保证,需要提高温度,那么冷却段的高效长时间运行,受的了么?,按照你这个逻辑,加热段和灭菌段还敢用吗?只要开机就一直是高温状态。

点评

高温段和加热段用的高效和冷却段是不一样的,高温段和加热段是用的耐高温的过滤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6 15: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5: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cph2345 发表于 2021-10-29 12:53
1. 采用干热灭菌的方式,我们知道干热灭菌的均一性其实是比较难保证的,对于干热灭菌柜,相对封闭条件下, ...

高温段和加热段用的高效和冷却段是不一样的,高温段和加热段是用的耐高温的过滤器!

点评

冷却段换成耐高温的高效成本高一些。主要是冷却段对A级,温度均匀性不好。不知道与隔离器对接的隧道烘箱冷却段是完成密闭的,会不会好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10 09: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2-10 0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非 发表于 2021-11-6 15:55
高温段和加热段用的高效和冷却段是不一样的,高温段和加热段是用的耐高温的过滤器!

冷却段换成耐高温的高效成本高一些。主要是冷却段对A级,温度均匀性不好。不知道与隔离器对接的隧道烘箱冷却段是完成密闭的,会不会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3-3 0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省下消毒那一步,居然做的比消毒还要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10-12 17: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学习,感谢分享及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10-18 16: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个关联问题,隧道烘箱的高温高效过滤器有多种型号,如何进行选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12-8 17: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隧道烘箱停机还是维持压差,是否可以通过验证得出结论。隧道烘箱前后中间都有挡板,当然密封性一般,毕竟隧道烘箱所处环境一般也是C级,增加挡板密封性,生产启动前做到自净处理。老师也讲了,能耗问题,这个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得出,更主要还有一个高效使用率,如果维持压差,是否需要考虑增加高效检漏频率,防止泄漏。
我们制药人现在总认为这也是风险那也是风险,内卷严重。实质上使我们的硬件和设计理念落后于我们现场操作和思维变化,借此也希望能够规范、帮助和指导。
个人言论,没有恶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30 10: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烘箱冷却段灭菌功能,实际上在药企行业已经使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了,在遥远的2008年的时间左右已开始使用了,冷却段灭菌的温度和时间、高效过滤器的采用、冷却段采用的循环风方式、冷却段密闭方式、冷却段灭菌验证等等都很普及、很成熟。CCS是一个大的课题,对于隧道烘箱而言,其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冷却段灭菌是其中一个,。CCS对于隧道烘箱,要描述的内容很多,因为太多内容很难在这里大幅篇幅进行描写,而且隧道烘箱的CCS,最好经过SME来进行确定,目前很多的培训,各位老师也可以参加获取相关的内容(只是建议,非广告)。---本文仅仅为一个描述,不带有任何的意图或偏见或指向性的表态。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4-7-23 1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氧化氢对冷却段灭菌

点评

有厂家在做这块的应用了  发表于 2024-9-10 14: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0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