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861642
帖子
主题
积分1076
注册时间2023-1-10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根据GMP,无菌保障水平SAL=106^-6,含义为灭菌产品中存在活菌的产品不超过1个。个人理解:对于生物指示剂(芽孢量1×10^6,D121=1),在121℃下,灭菌6min,则剩余芽孢量就为1.(依据D值的理解,灭菌1min(F0=1)。剩余芽孢量10^5,灭菌2min(F0=2),剩余芽孢量10^4............灭菌6min(F0=6),剩余芽孢量10^0=1)
那对于这种生物指示剂,灭菌6分钟多一点不就是存在的活菌产品不超过1个。
在高一点,对于同样的D121=1,芽孢量=4×10^6,灭菌6min,剩余4个,灭菌7min,剩余0.4个,就小于1了。
对于PNSU,非无菌概率。不管对于过度杀灭法还是残存概率法。就生物指示剂(芽孢量1×10^6,D121=1)而言,继续计算累计,灭菌7分钟(F0=7),剩余芽孢量10^-1=0.1,即我理解的就是有十分之一的概率存活1个。灭菌12分钟(F0=12),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存活1个。
问题:对于很多地方都根据要达到无菌保障水平SAL=106^-6的要求,不是F0=6或F0=7就够了。但是要求F0>12,F0>15的。(但对于D121=2或D121=3的时候,要F0=12,F0=18,。。。。我好像自己解释了)但是和法规中F0=D121(lgN0-lgNf)=1(6+6)=12的计算来源要求不一样(这个要求是PNSU=Nf=10^-6)。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指正,关于问题我自己把自己给理乱了,问不出问题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