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21|回复: 9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反“反中医”条辩第三辩-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21 0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04年11月8日-11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2004年北京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展评研讨会”。这是我的朋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主编赵致真先生组织的一个国际性活动,已举办过两届,在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届深受好评。这一次共有19个国家184部作品参加了评比。我观看了几部参赛作品,也阅读了入围作品的介绍。其中有一部入围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由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选送的作品《移植记忆》,该片不久前曾在美国“发现”频道上播放过。大家可能还记得,1999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叫做“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考生由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而设想假如记忆也可以移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不过这部电视片虽然也与器官移植有关,却不是科幻作品。其简介称:
“当医学发展到新的前沿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挽救生命的移植手术。但是,在接受新的心脏、肺或肝的同时,接受者是否可能也接受了捐献者的喜好、憎恶、记忆、情感特征和性倾向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们能。《移植记忆》讲述的是一个有力的人类故事,考查了一些奇异的事例,人们在移植手术之后立即从其器官捐献者那里继承了个性特征和记忆。它介绍了几个捐献者的家人,他们发现亲人活在另一个人体之内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它也介绍了科学家们的工作,他们挑战我们重新思考记忆储存在哪里,它们是否能从一个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甚至在我们肉体死亡之后仍然存在。”
该片举了一些例子:一个8岁的女孩在移植了一名被谋杀的10岁女孩的心脏后,开始做噩梦,其噩梦帮助警察破了案。一个害羞、内向的妇女在做了器官移植后变得更为自信,并梦见了她从未见过的捐献者。一个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手术后奇怪地有了和捐献者一样的音乐品味。等等。
辩:亲,目前你还比较正直,至少说的是新西兰的伪科学。。。。或者说迷信啥的。
这个“科学发现”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被介绍到了中国。例如早在2000年,《北京青年报》上就有一篇文章,在介绍了美国女戏剧教师西尔维亚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对食物和衣服的口味都变得与捐献者一样之后,将之与中国古代神医扁鹊给人换心改变了换心人的记忆的神话联系起来,称:
“由此看出心脏移植的确将造成人的性格和记忆的一同转移,至少是部分的转移。这也就意味着扁鹊换心故事所反映的潜在科学意义。西尔维亚的奇异性格、爱好变化传到科学界后,引起了激烈争论。有的科学家认为,心脏细胞有记忆功能。心脏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以后,储存在心脏中的某些性格、爱好的记忆也随之转移到换心人身上。我国的中医早就有‘心之官则思’理论,而且,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不高兴的事时,常常不是‘头疼’,而是感到‘心里难过’。这样一想,你便会觉得心脏细胞有记忆功能的说法不一定是无稽之谈。换心人的奇迹会促使我们对心脏无思维功能的传统观念进行反思。也许,脑和心均为思之官,只不过分工不同罢了。”
辩:亲,这个太极国经常愿意这么找古籍啥的,显示自己。也没看你去质疑。就连日本那个谁,什么细胞造假。。。实验。。。你有啥贡献啊?再说了,这个《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跟中医。。。孟子是中医大夫?麻烦了。。。以后中医不读孟子就不准许毕业。。。。阿门。
移植器官后把捐献者的记忆也移植过去,这种传说在西方流传已久,甚至在移植器官的梦想变为现实之前就已有了这种幻想,例如法国幻想小说家雷纳德(Maurice Renard)在1920年出版的一本小说中,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钢琴家在一场事故中失去双手,移植了一名杀人犯手,从此这名钢琴家有了杀人的冲动,并掌握了那名杀人犯的扔刀术。类似的故事后来大量地出现在西方小说和电影中。1991年好莱坞出了一部电影《身体器官》,内容是有一名监狱心理医生在车祸中失去了一只手,被移植上一名杀人犯的手之后,对这只手失去了控制。影响所及,中文艺术作品也有类似的情节。几年前香港出了一部很叫座的电影《杀手仁心》,说的就是杀手被移植了警察的心脏之后,也移植了警察的性格与爱情。
辩:亲,目前说的还算有道理,至少说龙族报纸是转述。。迷信的外锅阴。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记忆的机制是当前神经生物学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细节还没有研究清楚,但是人的记忆是储存在大脑皮层中的,不可能通过移植手、肾脏、心脏、肝脏之类的器官而加以改变,这是个科学定论。西方也一直有人鼓吹所谓“细胞记忆”说法,认为人的部分记忆是储存在细胞或DNA序列中,例如消化器官的细胞中储存着一个人对食物的记忆,DNA序列中储存着祖先或前生的记忆等等。这种说法在生物医学界被公认为伪科学。但是某些伪科学、邪教人士却大肆宣扬。美国邪教“科学教派”的教主哈伯德(L. Ron Hubbard)在其传教著作《丹尼提》(Dianetics)中就有这种说法(这本书曾经在1988年被三联书店做为科学著作引入中国)。
辩:亲,这个米老鼠、唐老鸭,还有翻地港啥的总说宗教不自由,弄本传教士书发行一下你也有意见?你到底站在哪头?还是两边通吃?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细胞具有记忆,那些相信细胞记忆的人经常引用的就是移植记忆这种靠不住的“证据”。一个人在被移植了器官之后,出现了与捐献者类似的行为,这种现象是否的确存在,本身就很成问题。那些很奇妙的事迹,就像见鬼的故事一样,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某些不那么奇妙的事迹,例如器官移植后口味发生了变化,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并非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例如,在器官移植时或之后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术对心理的冲击,移植之后获得新生的感觉,自我心理暗示,等等,都有可能使患者的某些行为发生改变。特别是自我心理暗示的威力更是强大,而自己又无法觉察出来(潜意识里认为既然别人的器官长在自己身上了,自己的行为就应该变得和他一样)。每年全世界有50多万人接受器官移植,在如此多的人当中,出现某些巧合,甚至是很奇妙的巧合,并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辩:亲,你这么说就不厚道,也不科学了。质疑可以的,但是总说别人伪科学就要拿出证据来,不是么?我百度的,不知道谷歌是否同意这个内容: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ria)动物。Planaria指真涡虫属,而planarian一词则指片蛭科(Planariidae)及近缘科的动物。分布广泛,多数为淡水种,有的生活在海水、陆地或寄生。
消化系统
取一条涡虫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将少许硫酸镁结晶缓缓投入载玻片上水滴中,可见涡虫逐渐麻醉,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一管状结构从口中伸出体外,此即咽。一半盖住,将培养皿置于光下片刻后,观察涡虫的趋光性反应。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于小烧杯中,将熟蛋黄与洋红粉末混匀后投喂涡虫。1-2h后肉眼观察可见虫体内部已显红色。取出涡虫于载玻片上,置低倍镜下观察已呈红色的肠管分支状况。

排泄系统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置载玻片上水滴中,待虫体伸展时,加盖盖玻片,随即用铅笔的橡皮头轻压虫体,使虫体被均匀展开。此时有破碎组织外溢。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体两侧有一系列不规则闪烁亮光。选取较清晰处转高倍镜观察,可见闪烁处有细管道分支,其中有液体不停地定向流动。流动液体的边界即原肾管管壁,闪烁亮光则为原肾管分支末端焰细胞内纤毛摆动所致。
神经系统
低倍镜下观察示神经系统的涡虫整体装片,可见体前有一对神经节组成的"脑"。由此沿身体两侧后行有2条纵神经索,索间有许多横神经连接,似梯形,"脑"发出神经到眼、耳突各部。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取显示生殖系统的涡虫整体装片玻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
雌性生殖系统:虫体前端两眼后方有1对卵巢,深色,圆形。两卵巢各有1条输卵管沿身体两侧向后行,在咽后方汇合通入生殖腔。生殖腔前方有一椭圆形的受精囊也通入生殖腔。两输卵管外侧还有许多颗粒状的卵黄腺。
雄性生殖器官:虫体两侧与输卵管平行有许多圆球形精巢,每精巢由一输精小管(不易清)通入1对输精管,输精管在咽两侧膨大成储精囊;储精囊在生殖腔前方汇合成阴茎,阴茎通入生殖腔。生殖腔有生殖孔通体外。

用放大镜或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涡虫体扁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略突起称耳突,前端背面、耳突内侧有一对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腹面近体后1/3处有口。
体呈叶片状,柔软,有纤毛。头铲形,有两眼,有时具触须。尾尖。口在腹面后侧 ,常在近体后1/3处。无体腔。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肠为盲管。体长一般约3~15公厘(0.1~0.6寸),有的超过30公分(约1尺)。热带种色鲜艳,北美的Dugesia属黑灰或褐色,波浪式游泳或匍匐前进。多数肉食性,夜出取食原生动物、小螺和蠕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在初秋开始发育。春季产出含受精卵的卵茧,发育不经变态。平角涡虫属(Planocera)有一幼虫期在卵内度过。有些种在产卵茧后身体一分为二,每一半又长成新个体。微口涡虫属(Microstomum)的尾端能长出新个体,称为芽,能附在母体上一段时间,有时3或4个芽组成链状。涡虫由于再生能力强而常用于实验。

涡虫是首先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的动物,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动物界的演化发展已开始由水生向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过渡,因此在动物的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涡虫的再生能力特别强,因而又是研究细胞分化与去分化分子机理和动物行为及染色体的好材料,一直是动物界热衷探索的研究领域.因此写此文来更详尽地了解介绍这种重要的扁形动物. 淡水涡虫体多细长、柔软而扁平。背面稍突,多黑色、褐色、棕色或乳白色,腹面稍平而色浅。头部一般呈三角形、截顶状或弓形,头的两侧往住伸出长短不一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的眼点,有的种类限点多达数百个,生活于洞穴中的种类眼点退化或消失。口位于腹面近体后咽为肌肉质长管状,能从口中自由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咽后为肠,分3支主干,1支向前,2支向后,故名三肠目。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末端为盲管,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体腹面密生纤毛,由于纤毛和肌肉的运动,使其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爬行。涡虫对食物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避强光、就弱光、夜间活动强于白昼。涡虫的生殖有两种方式.其中无性生殖通常在夏季以横分裂的方式进行,其分裂面常发生在咽后方。分裂时虫体后端粘附于底钩上,前端向前移动,直到虫体断裂为两半,然后各自再生出失去的一半,形成2个新个体。一些小型涡虫,经数次分裂后新个体并不立即分开,彼此相连形成虫体链,当幼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彼此分离营独立生活。有性生殖主要在秋末和冬季进行,但在不同的地区略有差异。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对涡虫身体部位的再生能力进行了研究,这些部位包括头部和大脑,有一天这项研究有可能会使老化或受损的人体器官和组织再生成为可能。诺丁汉大学生物学院的英国研究委员会成员阿齐兹·亚布巴克博士是这项研究的领导者,该研究显示,一种被称作“Smed-prep”的基因显然是导致涡虫的头部和大脑适当再生的基本要素。
涡虫具有在被截断后,身体部位再生的独特能力,这些部位包括头部和大脑。它们含有成熟干细胞,这些细胞经常分裂,变成身体缺失的所有类型的细胞。该研究显示,当涡虫的身体部位进行再生时,是一套基因在控制这一过程,使它们在正确位置再生出大小、形状和方位保持原状的肢体。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2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

亚布巴克说:“这些令人震惊的蠕虫为我们观察一种非常简单的动物的组织再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们可再生的肢体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再生起来 相当轻松。我们想弄明白成熟干细胞是如何帮助任何动物形成和再生受损的或失掉的器官和组织的。了解其他动物的再生能力,会给人类再生医学研究带来很大好处。”
他说:“如果我们清楚组织在正常环境下再生时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就能构想出安全取代人类由外伤或疾病导致受损的器官、组织 和细胞的方法。例如,这对治疗老年痴呆症非常有价值。通过这种知识,我们还能评估出当干细胞在正常再生过程中出现错误,会产生什么后果,例如血液干细胞出 现问题,可导致白血病。”
研究人员表示,Smed-prep是组成涡虫头部的细胞正确分化和定位的必要因素,也是确定头部位置的关键。他们还发现,尽管Smed- prep的出现是导致头部和大脑处于正确位置的决定因素,但是蠕虫干细胞会在其他不相干的基因影响下,形成脑细胞。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即便如此,如果没有 Smed-prep,这些细胞是无法自行组织起来,形成正常大脑的。
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生丹尼尔·菲利克斯22日说:“从分子层面了解组织的改造和再生,对再生医学的研究至关重要。涡虫因其强大的再生能力而特别 出名,它们能在头部被砍掉以后再生一个新的出来。通过Smed-prep的同源异位基因,我们确定了第一种对再生期间获得上述结果和模式起关键作用的基 因。这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研究项目,能参加这项研究,并把它作为我的论文课题,我感到非常幸运。”
真涡虫头部可再生保留以前记忆
塔夫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真涡虫不仅能再生一个头,这个新头还拥有以前的记忆。他们把这些斩首前的蠕虫放在一个培养皿中训练它们寻找食物。它们的新头重新长出来时,这些蠕虫依然能记住这些技能。真涡虫有两个探测强光的眼点。这些眼点扮演了光感受器的角色,有助于真涡虫远离强光光源。生物学家训练这些蠕虫寻找隐藏在一个照亮培养皿中心的食物,使它们克服对光的恐惧。科学家发现,真涡虫不仅在头被切掉后可以再生一个头,而且这个再生的头还含有和被砍掉的头一样的记忆。
通过分析它在一个实验室环境中用了多久找到食物,波士顿塔夫斯大学研究人员检验了真涡虫的记忆。他们训练这些黄色小虫忽略实验室内的亮光,使它们在集中注意力下找到食物。这些科学家发现,即使真涡虫被斩首,依然记得这个训练。这意味着这些蠕虫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克服光的恐惧找到食物。
一旦它们学会这个技能,就被斩首。两周后,也就是大多数真涡虫重新长出头来的时候,科研组把这些蠕虫放回培养皿中。这些科学家用视频跟踪技术发现,接受训练的真涡虫比普通真涡虫更快找到被亮光照射的食物。尽管它们在第一次尝试中未能找到食物,但经过一次训练后立即恢复以前学到的技能,将亮光忽略。它们的动作比失去头前没有接受训练的斩首真涡虫快得多。但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这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发生这种事的原因。
他们的发现显示,真涡虫的记忆可能储存在它们身体的其他部分中。这些研究人员提出的第二个理论是真涡虫的旧脑为适应光改变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的这些变化在新脑长出来时依然存在。科学家说,还需进行更多研究才能准确了解真涡虫是如何保留以前记忆的,但他们的发现可用作研究人类和其他动物可能恢复记忆原因的起点。《实验生物学杂志》刊登了这项新研究。
也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人接受器官移植,更不应该以讹传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国内外都有许多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是从被处死的犯人身上获得器官的,吓唬他们会继承了犯人的记忆,是多么不负责任!更可怕的是,由于人体器官紧缺,医学界正在试验用其他动物特别是猪的器官来取代,如果记忆能够移植,岂不意味着将来被移植了猪心脏的人也有了猪的记忆,会出现猪一样的行为?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以制作科教片闻名于世,他们选送的另一部片子《蜘蛛威力》在开幕式上放映,获得了与会者一致的好评。但是即使是享有盛誉的科教公司也难免会有宣扬伪科学的劣作,影响也会更坏。
原文发表在,谁愿意看,自己百度去。
2004.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1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的科学发展已经与伦理及自然规律“冲突”越来越大,这不知是件好事还是种不幸。
我个人认为,对科研无限制的任期发展,很可能会加速人类的毁灭。
我这样一说,估计又要挨许多板砖啦!

点评

中药的未来是一个问号,人们对中药的人文内涵日益麻木。在中药企业里“不改行”,不是恪守和传承,而是一定意义上的妥协,无力感很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1 11: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1 1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的变质从是从文到理的转变

点评

赞成!是否可以用更开阔的思维来理解中、西医药的发展:西医西药是建立在人类对实际的认知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短短几百年的历史,还需要也还有更深入的需要不断的认知。中医中药是天成之物,甚至是外来文明...  发表于 2014-12-21 11:33
以前学了一点皮毛,不太懂中医,就个人感觉,中医理论没有发展,这是中医中药越来越难的关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1 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12-21 1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寒 发表于 2014-12-21 10:19
中医药的变质从是从文到理的转变

以前学了一点皮毛,不太懂中医,就个人感觉,中医理论没有发展,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中医中药越来越难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1 11: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公想改行 发表于 2014-12-21 10:13
目前的科学发展已经与伦理及自然规律“冲突”越来越大,这不知是件好事还是种不幸。
我个人认为,对科研无 ...

中药的未来是一个问号,人们对中药的人文内涵日益麻木。在中药企业里“不改行”,不是恪守和传承,而是一定意义上的妥协,无力感很强。

点评

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1 13: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1 1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可以用更开阔的思维来理解中、西医药的发展:西医西药是建立在人类对实际的认知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短短几百年的历史,还需要也还有更深入的需要不断的认知。中医中药是天成之物,甚至是外来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的诞生并不一定完全是中国古人对前人经验的总结,而暗含天赐?中医中药的没落是因为近、现代的国人被所谓的西方文明所奴役、驯化的结果。细细研究中医中药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绝非西方文明可比,没有被现代科学所证明的未必就不是科学,当然巫术不包括在内。例如西医只在近代才研究明白血管、神经,而中医几千年前就提出了经络理论,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西医理论能够完全解释;几千年前中药就通过配伍、辩证施药来治疗疾病,而西药只能在单一化学成分上苦苦寻求变化。文化的变化改变了思维,同时也影响了各种事物。中成药就是导致中药没落的一个代表,中药讲究的是辩证施药、因人而异,中成药的固定配方怎么能够适应所有同样病因的人群?传统中药煎熬过程产生的各种变化岂能用现代的化学理论所解释、所证明?发扬光大传统的中医中药,需要很多方面的改变和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djsdyx 发表于 2014-12-21 11:42
是否可以用更开阔的思维来理解中、西医药的发展:西医西药是建立在人类对实际的认知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

其实,我一篇大作。。。只是,弄点烟悟出来后。发现,很多基础的东西大家没有看过,或者说理解方面等。。诸多。。问题吧。所以,只好又开了内经和伤寒杂病解释。

你说的基本是正确的: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从宏观开始观察世界的。龙族和其他文明先后都在思考微观世界的问题。只不过,西方胡可发明显微镜,开拓了了显微世界。但是,此时龙族沉迷于其他,没有加入到显微世界的探索中。现在,也不落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1: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djsdyx 发表于 2014-12-21 11:42
是否可以用更开阔的思维来理解中、西医药的发展:西医西药是建立在人类对实际的认知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

另一方面,西方科学也逐渐认识到单一成分治疗存在的弊端。联合用药、复方、鸡尾酒疗法等等。。也在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1 1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寒 发表于 2014-12-21 11:41
中药的未来是一个问号,人们对中药的人文内涵日益麻木。在中药企业里“不改行”,不是恪守和传承,而是一 ...

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21 2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1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