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愚公想改行 于 2015-1-7 16:54 编辑
在《愚公对“关键质量属性”的理解和认识—侧面回复metalmankege蒲友》的回复中,石头968版主提出了三个非常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详见该贴回复29楼)。 说实话,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目前我也仅限于个人理解阶段,不敢说就是正确的。不过为了让我们大家(包括我)能够一起共同探讨清楚《ICH Q8:药物开发》中的一些概念和理念,我还是以自己的理解回复一下石头兄弟的问题。 问题1、质量属性和质量标准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我个人认为,质量标准是质量属性被满足的标志。 质量标准中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应该是用于判断在工艺控制参数的控制范围内所生产出的药品满足了质量属性的指标。其正确制定的基础,应该是对那些关键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如物料和生产工艺等)的充分理解和正确认识。 问题2、关键质量属性与质量标准又如何区分?(举个例子,质量标准包含N个指标,如果有一个指标不合格,产品就不合格,那么这N个指标是否都算关键质量属性?) 回答:我个人认为,关键质量属性是那些影响产品有效性、安全性的属性。每一个生产工艺控制参数为制造出满足质量属性的产品提供了必须达到的硬性执行指标,而每一个质量控制参数(检测项目指标)应该是产品有效性、安全性被“实现”的具体证明。 对于“质量标准包含N个指标,如果有一个指标不合格,产品就不合格,那么这N个指标是否都算关键质量属性”这个问题,至少以目前的质量标准来讲,我认为不能说其中所有的指标都算作关键质量属性。 问题3、在质量标准中,哪些算非关键质量属性? 回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真让我有点为难。如果把自认为的,目前质量标准中的一些“不足”详细讲出来,会让许多人觉得我不知“天高地厚”,至少“身份”不配。 个人认为:目前咱们的质量标准至少大多都不是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制订的。我们每版《药典》对质量标准中检测项目修改的依据是什么?与保证药品质量属性的关联度有多大(尤其是中药质量标准中的一些项目)?是否与生产过程控制结合起来考虑啦?这恐怕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成品质量标准的建立,要从根本上能反映出产品的固有属性入手,应结合物料,以及如生产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制定控制项目。 若是非要让我(立足于现在的质量标准)回答石头兄弟提出的“在质量标准中,哪些算非关键质量属性”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如含量、溶出度等这些事关药物有效性的指标;如无菌、有关物质及降解物等这些事关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应该属于对关键性质量属性影响较大的指标。除此之外,则为非关键性的。
附:
谈以上问题,还是基于《ICHQ8:药物开发》来谈更系统一些,也更好理解。因为在这其中,系统地贯穿着“一种理念和一个方法”。一种理念,就是质量源于设计;一个方法,就是质量风险管理。 《ICH Q8:药物开发》强调了对药品和生产过程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药品质量。如果就现状谈质量属性与质量标准等关联性问题,确实有点难…… 专发此贴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