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之二问汗
在中医问诊中有个重要的问诊内容,那就是问“汗”,有人会说汗有什么好问的呀,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一起来看看吧。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故《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正常然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以北国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若当汗而无汗,不当汗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均属病理现象。病理性汗出的有无,与病邪的侵扰和机体正气的亏虚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病邪的性质,或正气的亏损程度不同,可出现各种病理性的汗出异常。
一、有汗无汗
1、无汗。
病理性无汗有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无汗者,多属风寒表证,因寒性收引,寒邪袭表,腠理致密,玄府闭塞所致。里证无汗出者,多因津血亏虚,化汗乏源,或阳气虚,无力化汗所致。
2、有汗。
病理性有汗又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有汗出者,多见于风邪犯表证和风热表证,由于风性开泄,热性升散,故风邪、热邪袭表,使肌腠疏松,玄府不能密闭而汗出。里证有汗出者,多见于里热证,如风热内转或寒邪入里化热,或其他原因导致里热炽盛,迫使津液外泄,则汗出量多;亦可见于里虚证,如阳气亏虚,肌表不固,或阴虚内热,蒸津外泄,均常有出汗的症状。
二、特殊出汗
1、自汗。
指醒时经常出汗,活动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阴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动则耗伤阳气,故活动后汗出尤甚。
2、盗汗。
指睡则出汗,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而肌表的一固密,故汗止。若气阴两虚,常自汗、盗汗并见。
3、绝汗。
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常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由于亡阴、亡阳属危重证候,故其汗出谓之绝汗,又称为脱汗。若病势危重,冷汗淋漓如水,面色苍白,肢冷脉微者,属亡阳之汗,为阳气亡脱,津随气泄之象。若病势危重,汗热而黏如油,躁扰烦渴,脉细数急者,属亡阴之汗,为内热逼涸竭之阴津外泄之象。
4、战汗。
指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出汗的症状。因邪盛正妥,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正邪剧争所致。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的阶段,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去正复,疾病问愈;若汗出而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5、冷汗。
指所出之汗有冷感的症状。多因阳气虚或惊吓所致。
6、热汗。
指所出之汗有热感的症状。多因里热蒸迫所致。
7、黄汗。
指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的症状。多因风湿热邪交蒸所致。
三、局部出汗
1、头汗。
又称但头出汗。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使阳气旺盛,热蒸于头等导致。
2、半身汗。
指病人仅一侧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则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
3、手足心汗。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为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性汗出。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斯之而引起。
4、心胸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多为心脾两虚;伴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5、阴汗。
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这里提供海量商业信息
这里提供海量会员商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或搜索“山东世珍网”加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转载,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表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