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xiemufeng
收起左侧

[一致性评价] 很不错的一篇报道——《仿制药诱惑》(附 本人点评)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夫山 发表于 2015-5-8 08:23
文章精彩,评论点睛,仔细读了两遍遍,回味无穷,仿制药研发上的思考就不去说了,我看完这篇文章,有3个“假 ...

中国的一些现象,和中国的国情、体制有很大关系。
中国独特的招投标制度,和5000家药企的竞争,决定了企业如果做仿制品,必须有足够的产品储备,而不是弄一两个拳头产品,因为今天是拳头,明天就可能垮掉。
5000多家药企的洗牌,加上创新的1类新药的困难和审批的局面,使得有实力的公司去疯抢首仿。
有些企业,一边做治疗A疾病的一类创新产品甲,一边仿制甲的同适应症、同类产品乙,对于外企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甲和乙、同类同适应症同时申报注册,但在中国,这却是行之有效的,因为注册审批招标等的可变因素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第3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医药行业的发展。



大家都喜欢往大了说,可回头想想待过的单位,以及现在的单位,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吗?想过改进吗?想过提高吗?想过推动吗?
不扫一屋......



论坛内好久没有这样的好帖了,谢老师的思维高度真是让人是受益匪浅,国内的仿制药企业为何不能像印度、梯瓦等公司那样精益求精的去做仿制药?理由之一可能是这样的:但凡有决心去做仿制药的老总,看到A企业花了3年时间做的仿制药获得了批准,而自己的企业仿制同一品种工作虽然做的仔细、全面,产品质量上显而易见优于A企业的,甚至优于原研的,但花了6年时间,试想等你6年后批下来了还能抢占多少市场份额?决心做好仿制药的老总这个时候是个什么心态?在这样一个国度,各行各业都缺乏公平、公正,谁还会这么傻傻的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美国FDA资深药物审评专家龚兆龙认为,化学仿制药研发需3~5年,研发费用为100万~500万美元
——零头都没有



从技术角度,仿制药和创新药都要研究透;但从市场角度,时间又要快;从经济角度,要成本低;从审批角度,要……;就看如何选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感受很深,特别是对于周清博士那句:从来没有觉得搜集的差不多了“,很难确定你买的原研药的质量是处于其质量标准的什么位置,如果是处于下线,那么仿制产品的波动很有可能就不符合原研药的质量标准了。如果处于上线,那么即使与原研药对比存在着不像,其实应该也是在原研药质量标准范围内的。希望马上出来的生物类似药物指导原则能够对相似性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能够真正促进生物类似药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1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从广义的医药企业来说 这几点任何一点做好了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吧
3在相关的各个实体,机构中,存在大量的“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是最大的阻碍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怎么设计,我这小人物不懂啦。。
纯个人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行的药学工作者也来学习学习。看来我的观点还是有些依据。

国内多家媒体报道:“7月1日,全球最大制药公司美国辉瑞的蓝色小药丸‘伟哥’(商品名‘万艾可’,通用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中国的ED(勃起功能障碍)用途专利保护正式到期,国内抢仿大战一触即发。”这一“利好”消息大大刺激了以仿制为主的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神经,许多药品生产企业都在为融入仿制大战跃跃欲试。但是,战斗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如何是自己在仿制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须有冷静的研判。1、药品专利到期与实施仿制还有距离
首先,要弄清楚药品专利的属性。很多药品专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拥有丰富的专利战略或专利策略,对一个药品总会提出系列专利申请。譬如:药物基本化合物专利、药物组合物专利、药物制剂专利、药物用途专利、制备方法与制剂专利、敷料专利等,构建起强大的专利壁垒。因此,得知某一个药品专利期满,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可以仿制。所谓“伟哥”专利到期就是指的“药物用途专利”。
其次,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制药企业在制药工艺技术、制药设备、产品质控方法、制剂辅料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许多方面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仿制药品不是“照葫芦画瓢”那么简单,有些药品仿制并一定比研制药品容易。因为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的质量控制、安全性、等效性等项目作对比实验。
再者,抢仿“伟哥”的国内药企,已有近十家企业。且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注册批件发送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江苏联环药业、四川源基制药、珠海生物化学制药、北京中天康达医药、广东生物化学制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均已在申请“伟哥”——枸橼酸西地那非相关批文。所以现在才开始动意仿制的企业应该保持冷静。
2、药品仿制与市场竞争不是一码事
如果说仿制药品容易,但是卖药品难。仿制药品是否有市场竞争力,并不那么简单。
目前国内的化学药基本上都是仿制药,但是大部分只做到了仿制的第一步,“照着葫芦画瓢”把药品做出来了。至于药品的内在质量(生物利用度、疗效、安全性。稳定性等)能否达到原研药的要求,还需要临床验证。实际上,很多仿制药与原研药品的内在质量还是有区别的。
另外,国外药企在原研药专利到期时,会使用技术优势抵消仿制药的价格优势来争夺市场。例如,“阿奇霉素”有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原创厂家辉瑞公司在其专利即将过期时,又开发出了新的口服控释微球混悬制剂专利,该产品可单次口服2~6g也不出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价格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仍然存在。如果仿制药品在药效、不良反应等方面,不能替代原研药,价格再便宜,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上也不会有优势。
再者,“伟哥”属处方药,在已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时,对心脏有潜在的危险。使用时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和使用。由于目前国内处方药监管不严,“伟哥”基本是在社会药店销售,如果仿制药上市,价格便宜,销量会有上升,用药安全性是一个问题。仿制容易,价格也会降下来,但是与原研药的市场竞争还须观察。
我不太认可国人对药品仿制的热情。药品仿制只能作为带动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权宜之计,千万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停滞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科研步伐。有仿制无创新只会永远落后,到头来只会走汽车工业的老路,成为汽车消费大国,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汽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1、不是不知道要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钱去这么做,而是现在不能这么做!!!
2、是专家水平原因?是制度原因?还是其他?为什么我们就是审的这么慢?为什么总是审不到点子上?是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3、是药品难做?是药品市场竞争太激烈?其实我们哪个市场都是这么乱,食品不是更乱吗?电子产品市场好吗?都说人太贪了,商人没有良心了,为什么这些商人不能用同样的办法到欧美去赚钱?
谢老师总是能一针见血,但要改变现状,要回归正常的研发途径,我们只有等一等吗?阳光总在风雨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谢老师这篇点评我看了好几遍。
对仿制药研发也是有很多感触,在研发立项问题上有一些拙见:
从投资的角度考虑,首先,一个药品上市的成本应该包括研发成本和上市后市场推广成本,在国内,很多药品市场推广所需要的成本可能会远大于研发成本,但仿制万艾可这一类由顾客自主购买的药品,上市后可预见低成本推广;
其次,SFDA目前积累了几千位的排队,高效率的团队研发一个仿制药,可能只需要9-12个月的时间,而等待审评的时间,乐观估计是2-3年,从容一点的公司,完全可以把药品研发经费先用于煤矿开发,SFDA不改善作风,挖煤回来还能看见小伙伴们依然等在SFDA的门口,不着急!
最后,目前不少企业依然每年提交数十个药品申请,在研药品横跨各种领域,这是为了告诉各位股东研发实力是多么强大,还是真要建立一支肿瘤销售团队、一支心血管销售团队、一支消化系统销售团队、一支抗感染销售团队。。。。?研发上百个药,最后实现销售的不超过10个,研发的目的似乎要好好斟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研发企业太多太多,严重产能过剩了,为什么审评排队排好几年,一个品种报了N多家还在申报,家家都在抢首仿,质量能好吗?有个胆大的建议,针对仿制药,国家审评中心受理数量一旦超过5(参考值)家,立即公告天下,各地省局已经受理或即将受理的同品种不再申报到国家审评中心,由各地方省局抽调各市局人员组成随机核查小组对本省内申报相同品种企业统一动态核查,取综合评价最高者申报到国家审评中心,从第6家依次排队,国家审评中心及时公布受理结果,一旦受理数排队达10(参考值)家后公告天下,各地省局不再受理同品种申报,已经受理未核查完的省可以继续。各仿制药企业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各省局有权利选择辖区内该品种研发状况最好的企业申报也有权利直接退审不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认同作者及您的点评,谢谢您!
文中提到的成都地奥,那是曾经的四川老大----我们羡慕的单位,我最最熟悉的人在那折腾了10年创新,最终没有获得具有明显药效的 me-too/me better 分子,然后在其研发部长(总裁助理)支持下,选题做了抗生素之王的仿制、并成功挑战原研专利,而李伯刚嫌投资回报比不足,几近放弃(拖延)......之后成了原部长的第一位员工,公司就在您上次周六讲课的楼下(减3层),仍按“原地奥节奏”、艰难做着仿制药的研发、艰难建设着他们的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对仿制药研发难度的偏颇认知其根源在于:未能理解制剂/工业药剂学才是本行业高科技之所在,很多人以为原料药/合成是高科技、杂质是高科技”,谢老师说的太对了,意识决定了国内仿制药质量上不去啊。



作为新人。 我觉得这个真的可以有,还有就是,对于一次评审质量严重不过关的企业,退审其在排队的所有研发项目。




看过谢老师写的这篇文章,第一个冲动是要让我领导看看,制剂的技术含量到底在哪儿?不是他说的,几种辅料混合一下,混匀了,就OK了!简直是不可理喻!如果一个领导,一个药物研究中心的领导,连制剂的关键在哪儿都不知道,还常常认为制剂这个简单,那个简单的不称职!!
发发牢骚!遇到这样的领导,也只能说我的水平有限,没有将他说服!也许这就是我的理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之前看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08: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最大仿制药公司梯瓦制药公司前总裁Israel Makov如是说(系指中国药企尚不完全具备做出真正与原研制剂品质相同的仿制制剂能力”
这句话让从事制剂的国内同行们很受伤。我可以确定的说,在中国很多药企也包括我所在的单位,制剂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13: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15: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16: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进步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8 20: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记号,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18: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老师分析的很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5-10 1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制药行业是需要一个涅槃,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12 15: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3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