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08|回复: 9
收起左侧

[石头968] 青霉素残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 1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石头哥:我公司生产青霉素产品,所有的废气、废水都是统一处理后排放的,但是为了证明处理的有效性,
需对处理后的废水、废气进行青霉素含量的检测,请问这个标准应该如何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2-12-1 17: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2-12-1 18: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抄一段文章)
抗生素原料药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组分复杂,含有大量发酵残余物,包括发酵代谢产物、残余的消沫剂、凝聚剂、破乳剂和残留的抗生素效价及其降解产物,可生化降解性差。通过水解酸化预处理,使废水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转为低分子有机酸,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反应主要是通过厌氧途径,将生化过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段,反应过程与两相厌氧法中的酸化过程有相似之处。本研究着重研究了青霉素提炼生产废液在水解酸化条件下,有机酸变化的过程和CODCr的去除情况,为优化青霉素废水处理工艺提供了依据。
1、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启动本研究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装置,反应器有效3河北省环保局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资助项目(冀环科200404)容积为20L.接种污泥直接利用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
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 1.1 试验废水试验废水取自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青霉素生产车间。青霉素生产发酵液经过滤除去菌渣,其滤液通过溶媒萃取、溶剂回收后产生的废液,废水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醇类及青霉素的残余物等,并含有高浓度的硫酸根离子和高浓度的残留溶酶。废水水质。可见,青霉素废水BOD另外,可以看出该废水有机物浓度高,碳氮营养源比例失调,氮源过剩,同时废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及部分残留青霉素效价。因此在去除青霉素这类生产废水CODCr污染物过程将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废水碳氮营养源比例失调,氮源过剩,BOD5ΠTN比值为4左右,比一般厌氧处理微生物理想营养要求值40平均低近10倍,表明氮源严重过剩。过剩的有机氮不仅影响废水CODCr的去除效果,同时厌氧氨化反应可使NH3或NH 4过分积累,严重时导致厌氧硝化过程受到抑制,其次青霉素废水中含有大量残留药物效价,青霉素对于大多数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杀菌或抑制作用。
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 1.2 反应器的启动运行首先将厌氧污泥直接放入水解酸化反应器中,加入量约占反应器体积的1Π3左右。反应器的启动采用逐步加量法,从青霉素废水进水CODCr浓度为2000mgΠL开始启动。为了保证测定数据的可靠性,每次提高进水负荷要保证反应器稳定运行,1个驯化期为1周左右,以增大进水CODCr浓度1000mgΠL为基准,逐步加大进水CODCr浓度,同时测定反应器出水CODCr浓度和pH,至CODCr去除率稳定在20左右,水解酸化反应器启动阶段有机物处理效果。
可以看出,在反应器启动不长的时间里,CODCr去除率即可稳定在20左右。这是因为本试验的接种污泥是直接采用青霉素废水处理装置的消化污泥,该污泥在原有的系统中已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具备了一定的抗毒性能力。但对废水有机酸的代谢,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进水CODCr浓度逐步提高到10000mgΠL左右时,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CODCr去除率。
给出了水解酸化试验装置启动运行阶段废水的去除负荷和去除率的关系,结果看出,体积负荷为15kgΠm3/d以上的情况下,CODCr去除率可达20左右,说明水解酸化反应可以承受较高的有机物负荷。
2、试验结果与讨论
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 2.1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酸化率指标为评价水解酸化效率的标准。分别对青霉素废水原液,稀释倍数为015、1、2、3倍的稀释废水,在不同酸化时间条件下的酸化率进行了试验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废水在水解酸化过程中,随着酸化时间的增加,酸化率明显增加,酸化时间在8~10h条件下总有机酸的酸化率最大。但继续增加酸化时间,酸化率不再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当酸化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水解产酸过程不充分,会直接影响到废水有机物的酸化效果;但酸化时间过长,会导致系统硝化作用的增强,减少了乙酸的积累。
另外酸化时间的延长,也会造成废水硫酸盐还原产物的积累,对酸化系统产生抑制,最终影响酸化效果。还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废水在对应的最大酸化率与酸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有相似的规律,在水解酸化时间较小段时,酸化率随酸化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增长,但酸化时间8h以后,酸化率变化趋势平缓。
综合分析,单独从总有机酸酸化率指标考虑较适宜的HRT为6~10h,此时酸化率为10左右。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 2.2 CODCr容积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分析青霉素生产废水中存在生化抑制因素,而影响酸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反应器中抑制物质的负荷。为考证有机物负荷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本试验测试了HRT为6、8、10h时不同有机物负荷下的总酸化率、乙酸酸化率、丁酸酸化率和丙酸酸化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测试的结果,当HRT为6h时,随着有机物进水负荷的增大,总有机酸酸化率逐渐降低,但在有机物进水负荷为8kgΠm3/d时,总有机酸酸化率还可以达到8左右。当HRT为8h时,随着有机物进水负荷的增大,总有机酸酸化率在有机物进水负荷<9kgΠm3/d时保持相对平稳,当有机物进水负荷>9kgΠm3/d后总有机酸酸化率逐渐降低。当HRT为10h时,起初在低有机物负荷(<5kgΠm3d)情况下,随着有机物进水负荷的增大,总有机酸酸化率逐步增大,但在有机物进水负荷达到5kgΠm3/d后,总有机酸酸化率随着有机物进水负荷的增大而逐步减小。
综上说明水解酸化反应器可以承受较高的有机物容积负荷。从有机物负荷和HRT两个因素综合考虑,CODCr的进水容积负荷取6~8kgΠm3/d,HRT取8~10h较为合适,此时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
3、结论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1)针对青霉素废水浓度高毒性大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工艺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手段是有效的,可以起到降低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作用。
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2)从有机物负荷和HRT两个因素综合考虑,水解酸化工艺处理青霉素废水时,CODCr的进水容积负荷取6~8kgΠm3/d,HRT取8~10h较为合适,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2-12-1 18: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2-12-1 18: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残留5微克/kg应该是是安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哥真仗义,真百科全书,导师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2-12-1 19: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tangxuwei 发表于 2012-12-1 18:54
石头哥真仗义,真百科全书,导师级的

这个我是真的不知道,在以前的帖子里也回答过,但不知道出处,瞎猜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9: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大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5 13: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2-12-1 18:42
水中残留5微克/kg应该是是安全的。

请问石头哥,这个标准是哪里来的呢?

点评

青霉素废气排放的标准(限度)按什么执行?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546&fromuid=19880 可以研读一下 标准出处我真的忘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15 13: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3-8-15 13: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vitamins 发表于 2013-8-15 13:20
请问石头哥,这个标准是哪里来的呢?

青霉素废气排放的标准(限度)按什么执行?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6&fromuid=19880
可以研读一下
标准出处我真的忘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4: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3-8-15 13:49
青霉素废气排放的标准(限度)按什么执行?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546 ...

谢谢!这个我也看过的!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找到标准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