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晨露玫瑰”和阿莫西林之间差了一个统计学 小妖是学化药的,工作期间从事了生物制品,对于中医中药可谓一无所知。前几日,CDE了出台一系列中药新药的临床技术指导要求,有人问我怎么看?我想说,我真的没啥看法,因为我不懂中医中药,只不过在讨论中,以我化药的思维来说,只是觉得缺了一个统计学,这可能是我无法理解中医中药的一大原因。在这里,仅仅阐述个人的感悟,与君分享。 1、晨露玫瑰 在云南,我见到了一个老朋友。他拿出一份玫瑰说,这是他们家的压箱底产物,未见阳光带着晨露摘下的药用玫瑰,适合女性服用,送我一份算是一份大礼。我问,为什么是未见阳光,而且要带着晨露的,仅仅是物以稀为贵吗?他说,真正的古方里,这是非常有讲究的,中药的采摘不仅仅是年份、季节,还有时辰。事实上,这样的玫瑰要避开雨季,避开高温季节,也就是说仅仅在春天短短的一个月中,不下雨的日子里有采摘的机会,产量必然是稀少的。他说,不知道这样的玫瑰和市场上的玫瑰有什么差别,但老家的老人说,必须是这样的玫瑰才是药材。那么现在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呢?我们能做到晨露玫瑰这样的苛求条件吗?显然不太可能,想要大批量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放弃一些看起来徒有虚表的东西,如果不能真正证明晨露玫瑰和普通玫瑰的差异,很显然,晨露玫瑰很难说服企业去进行研究,所谓的市场需求看起来更多是一种心理因素和虚荣心罢了。和朋友就他们家的这份晨露玫瑰讨论很久,他突然说“会不会是挥发油?”,如果能够证明部分轻质挥发油具有药效,而在花开、雨落时非常容易流失,那么晨露玫瑰和普通玫瑰便有了本质的不同。我说,是啊,对我来说这是必要的研究,不然的话,中医中药对我而言太玄乎了。 2、金箔大蜜丸 路过天津的时候,去一家老店吃饭,闲谈之中,一位大叔凑过来问了一句:您几位是做药的?我答是。他难掩自豪地问:包金箔的手艺现在还有吗?那当年可是贡品,多少年都没见过了。包金箔,这是多少老人家津津乐道的手艺,传说里,那是慈禧太后的专宠才能享有的待遇,都是贡品。可在我的意识里,金箔到底有什么作用?如果该药丸有用,金箔的功效是什么?古代不是有吞金自杀吗?如果药丸里有活性成分,金箔又是所谓的“抗氧化”,那么包了金箔的药丸要如何释放?这些都是我的理解不能,但都是老大爷引以为豪的回忆,甚至是整个家族的骄傲。有人说,这个和化妆品一样,多少高档化妆品在爽肤水里加上金箔,号称抗自由基,抗氧化,因为金有良好的稳定性。如果金箔真的有用,具有一定的药效,那么我还是希望知道所谓的数据。它的作用是什么?多少人会有不良反应? 3、二十五味鬼臼丸 青海,我的整个身体发生了紊乱。一位藏药公司的朋友拿来一盒药,我看了成分表,有朱砂。同时还有另一盒成分更为复杂的药,其中有佐太。所谓佐太,炮制锻造过的水银,外加八种金属,八种矿物,数百种原辅料……如果按化药的理论,这是严重重金属超标了。他说,这地方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藏药。这点我认同,一种体系的建立,和所在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既然这里的矿物远多于植物,这里的饮食习惯是如此不同,那么……何不试试?我要说,效果非常好,简直就是立竿见影,治标治本。他说,其实藏药在中原地区不见得那么有效了。同样是心血管疾病,成因可能不一样。这些矿物组成的药品,可能在这里特别好用,因为这里的整个环境导致了人体的不适。同样是心血管疾病,在中原地区的发病原因可能和这里完全不同。我大概明白他的意思,所以……还是那句话,这里是不是差了一个临床统计学? 4、药品紧缺年代的阿莫西林 广州,在广州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非常融合的情景,但也难免矛盾。国医国药在这里盛行,所有人都知道广东人善于煲汤。凉茶更是药食同源最好的代表物。这里的人显然是信奉中医中药的,耳边往往能听到各种偏方治大病的传说,但是在这里,我也听到了一种理论:如果中药真的有用,孙中山当年拼死弄阿莫西林是为了什么?我们看过很多红色电影电视剧,特殊时代的一盘阿莫西林可能是一个普通家庭毕生的家当。那么转回说,在药品紧缺的年代,普通人家就真的看得起中医吗?在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我试图找过答案,可是一切都是矛盾的。那个年代,中医中药一人一方,求医问药是一个奢侈品,每人一方必然价格不菲。可是西医西药的传入,代表着进口、高端,所有的西医西药源于教会,学西医的人往往留洋,所有的笔记均为英语、拉丁语,当时的从业者是社会精英层,上流社会的代表。这样的情况下,西药一样在普通百姓中短缺。虽然有很多救济制度,但显然,那个时候出现的废除中医的活动就源于中医拿不出所谓的有效性证明,哪怕已经流传千年,但所有人的说法都是传说,而西医把一切数据化,让其传承和普及极为便利。 5、数据不能说明全部,但比没有强 争论的时候,往往有范例,还有特例。所谓古方被人信任,无非就是因为其大量的临床运用,有人说无效,有人说非常有效。如果没有数据,那便都是传说。有人说,中医中药专门治西医治不了的病,利用的是人求生的意志,死马当活马医,救活了便是功绩,救不活便是听天由命。如果这样评价中医中药,是一种可悲。难道我们就真的这样被有意无意地欺骗了上千年?无论是说中医毁于中药,还是中药无用论,这些我都不赞同,因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在逻辑上是闭环的,它便是合理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数据。哪怕是说中医毁于中药,那么就好比文章一开头的晨露玫瑰,这“毁”是如何毁的?还是和金箔大蜜丸一样,其实无所谓毁,可能真的只是一种噱头。
有人说,学化药的不懂中药。这点我承认。可是人人都不懂,或者懂的人越来越少,对这个行业就有好处吗?你说,晨露玫瑰和玫瑰不一样,你说三年的人参和三百年的人参不一样,你说三七越大越好……为什么呢?我在想,为什么1920年代的事件会发生,大家就那么痛恨中医药吗?也许这晨露玫瑰和阿莫西林之间,真的就差一个统计学。统计学不是什么西方理论体系,这是工具学科,我国自古就有,各类医药典籍也会有所记录,这样的数据,拿出来好好分析一下总比所谓的“宫廷秘方”、“传男不传女”要强。
|